地方化债观察:存量隐性债务置换与融资平台债务化解
11 月8 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的决议。议案提出,增加6 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最新一轮的债务置换聚焦于存量隐性债务。本轮债务置换主要采用专项债形式,包括三年内新增的6 万亿专项债额度与五年内从新增专项债额度中专门划拨的4 万亿额度。通过历时五年的债务置换,高息隐性债务将置换为以政府债券形式存在的低息显性债务,有助于减轻地方政府当期债务偿付压力,并降低地方政府利息支出,同时为地方政府提供财政空间,支持地区经济发展。但债务置换也将带来两方面的挑战:一是置换隐性债务的新增专项债额度分配问题,考虑到特殊新增专项债的区域分布以及发展中化债的政策导向,预计经济增长空间较大的东部省份可能获得一定的隐性债务置换额度;二是新增专项债限额推动广义赤字率显著上升,不利于中长期内稳定政府债务。
另一方面,化解融资平台债务风险也是地方化债的关键环节,主要是因为城投公司尚未完全剥离政府融资功能,市场认为其信用状况与地方政府信用密切挂钩。针对融资平台债务管理,现有政策一方面明令禁止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新增融资,同时限制重点省份以及非重点省份的重点区域内参照地方政府平台管理的国有企业新增融资用途;另一方面,加快推动城投退平台,加速其市场化转型步伐,增强城投自我造血能力,推动其与地方政府信用脱钩。从最新政策动向来看,金融支持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将加快落实,金融化债工具主要包括银行贷款置换存量债务、存量债务展期重组、AMC 化债、央行SPV、债券市场统借统还等,国有大行将担当金融化债主力。
展望未来,预计政府将延续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在支持经济增长的同时,稳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增强地方政府债务的可持续性。
下一阶段,积极的财政政策将从扩大赤字、专项债扩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等五方面发力。依照2024 年财政预算经验,预计新增财政赤字将主要由中央财政承担,地方财政赤字或将继续保持不变,以逐步优化央地债务结构。货币政策方面,将加大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短期内,大规模地方政府债券供给将对市场流动性带来压力,预计央行将综合运用7 天期逆回购、买断式逆回购、中期借贷便利和国债买卖等多种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和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同时不排除年内全面降准的可能性。
11 月8 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的决议。议案提出,增加6 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为地方化债增添了重磅财政工具。本文将从明确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出发,在梳理历史上政府债务置换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本轮存量隐性债务置换及其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同时关注化解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的政策落地情况与最新政策动向。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