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设备行业深度研究:固态电池系列报告一:硫化物固态电池产业化提速
行业事件
10 月24 日,北京纯锂新能源公司推出纯锂50Ah 全固态电池,国内首条全固态量产线投产;10 月26 日,江西于都500MWh 全固态电池量产线正式投产;11 月5 日,华为公布《掺杂硫化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专利申请;11 月7 日,太蓝&长安发布新型固态电池发布会,宣布全固态电池2027 年装车测试;11 月8日,广汽宣布全固态电池计划2026 年装车搭载。全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加快。
硫化物全固态电池被视为重点研发路线
全固态电池基于电解质体系的不同可分为聚合物全固态电池、氧化物全固态电池、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以及卤化物全固态电池。氧化物电解质界面接触较差、离子电导率较低;聚合物电解质离子电导率及电化学窗口窄;卤化物电解质力学性能较差且成本较高。硫化物因其高离子电导率、低杨氏模量特性被视为重点研发路线。
国内外企业加速布局硫化物路线
全球多家企业选择硫化物作为未来全固态电池关键材料。中国企业目标是在2027-2030 年间实现全固态电池商业化生产,其中宁德时代预计2027 年实现固态电池小批量生产;天赐材料硫化物固态电解质预计2027 年千吨级产线建成。日本主要集中于硫化物研发,计划到2030 年前实现全固态电池实用化,丰田预计2027 年推出一款充电10 分钟、续航里程达960 公里的纯电动。韩国LG、三星SDI 等企业与美国Solid Power、Quantum Scape 等企业均布局硫化物固态电池。
硫化物路线技术难点迎突破
硫化物路线主要有以下问题:1.正极/硫化物电解质界面问题;2.负极/硫化物电解质界面问题;3.硫化物电解质稳定性问题。抑制正极与电解质界面反应的方法主要包括:1.电解质改性;2.正极制备工艺优化;3.正极包覆。抑制负极与电解质界面反应的方法主要包括:1.优化电解质组分;2.制备人工SEI 膜;3.制备锂合金负极。解决硫化物电解质机械稳定性以及空气稳定性方法主要有:对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进行适当的掺杂,以及通过表面改性来构建保护层结构。
硫化物固态电池降本空间潜力大
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成本高昂是目前多数企业发展硫化物路线的经济性痛点。其中原材料成本占最大比重,降低硫化锂成本或选择替代材料成为降本的主要研究方向。中科大马骋教授开发了氧硫化磷锂替代硫化锂,保留了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独特优势并极大降低成本。据TrendForce,预估硫化物固态电池产业化初期电芯BOM成本在1-2 元/Wh;中期(2030 年)BOM 成本预计在1 元/Wh 以内;远期(2035 年)当固态电解质成本降至30 万元/吨以内时,BOM 成本有望降至0.4 元/Wh 以下。
投资建议:关注前瞻布局硫化物路线的企业
我们认为全固态电池凭借其高能量密度与高安全性的优势,后续产业化有望加速发展。硫化物固态电池因其高离子电导率、低杨氏模量特性被多数企业视为重点研发路线。我们推荐积极布局硫化物产业路线并取得相关进展的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天赐材料、新宙邦。
风险提示:技术推进不及预期,政策变动风险,需求不及预期。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