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重大事件点评:历次化债背景、规模及本轮化债特征

何超 2024-11-22 19:33:21
机构研报 2024-11-22 19:33:21 阅读

  核心要点:

      我国历次化债的背景和规模

      第一轮化债:2015 年 - 2018 年。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此轮置换的12.2 万亿在置换前已纳入政府债务余额,并非隐性债务,仅是非债券形式转为债券,不增加债务余额。此次化债中央牵头,方式统一,力度大速度快。各地统一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进行置换,置换的12.2万亿债务占14.3 万亿非债券形式债务的85.3%。

      第二轮化债:2019 年建制县化债初试点。针对债务压力较大省份,建立建制县隐性债务化解试点,用剩余的置换债额度,化解一些弱区县隐性债务,湖南、贵州、云南、辽宁、内蒙古、甘肃、江苏等省份的部分建制县纳入试点 。

      第三轮化债:2020 年 - 2022 年6 月。部分再融资债的资金用途发生改变,从原来的 “偿还债券本金” 转变为 “偿还存量债务”,这部分用于“偿还存量债务” 的再融资债被市场习惯称为特殊再融资债,主要用于化解隐性债务,北上广共发行再融资债券 5183 亿元。

      本轮化债特征

      本次财政部公布的化债方案为12 万亿规模,其中6 万亿为地方债务限额的提升(分三年,每年2 万亿)、4 万亿为专项债调用(分5 年,每年8000 亿)、2 万亿为棚改债延期。根据财政部的表述,2023 年末全国隐性债务余额为14.3 万亿元。按照本轮化债规模12 万亿计算,则化债完成率为83.9%。与2015-2018 年化债完成率基本相当。2024-2026 年化债规模每年将不低于2.8 万亿元。在这一揽子化债方案的支持下,地方政府自己需要化解的债务压力明显减轻。2028 年之前,地方需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从14.3 万亿元大幅降至2.3 万亿元,平均每年消化额从2.86 万亿元减为4600 亿元,不到原来的六分之一。而且由于法定债务利率大大低于隐性债务利率,置换后将大幅节约地方利息支出。五年累计可节约6000亿元左右。

      投资建议

      未来实施更加给力的财政政策是管理层释放的较为清晰的信号。我们预计明年的赤字率将有所提高,同时,专项债将扩容用于基建和支持化债。此外,明年的超长期国债发行规模有望突破1 万亿元。建议关注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风险提示

      财政后续政策不及预期;宏观基本面修复不及预期。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