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行业:放射检查项目立项指南发布 AI辅助诊断和云胶片有望受益

贺菊颖/王在存/朱琪璋 2024-11-22 19:33:23
机构研报 2024-11-22 19:33:23 阅读

  核心观点

      11 月20 日,国家医保局印发《放射检查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统一整合规范现行放射检查项目,让放射检查项目立项更清楚、收费更明白,也将推动放射检查价格趋于合理。我们认为医保局将持续推动检查结果互认和部分地区检查价格下调,部分地区也在推进医疗设备集中采购、价格下调,此前已有相关公告或新闻、市场已有预期。该政策有助于推动AI 辅助阅片、云胶片在医疗机构中的应用,此外,部分医院将主动控制设备采购成本,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国产品牌,进一步加速国产替代,继续看好创新能力强、推进进口替代、国际化业务布局的国产医疗器械龙头投资机会。

      事件:

      11 月20 日,国家医保局印发《放射检查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

      为贯彻落实《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方案》,推进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编制工作,按照“成熟一批、发布一批”的工作思路,近日国家医保局编制印发《放射检查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参考2023 年版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将现行放射检查类价格项目映射整合为26 项,供各省医保局参考,结合实际做好对接落实,制定全省统一的价格基准,由具有价格管理权限的统筹地区对照全省价格基准,上下浮动确定实际执行的价格水平。

      简评

      近期国家医保局公众号发文提及,CT、磁共振、X 光是大家看病住院最熟悉的检查项目,“检查多、检查贵、检查重复”也是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国家医保局印发放射检查类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统一整合规范现行放射检查项目,让放射检查项目立项更清楚、收费更明白,也将推动放射检查价格趋于合理。主要内容包括:

      1.普通CT 检查将不再按排数(16 排、64 排、128 排、256 排等)确定收费标准(以往部分地区根据排数增多,叠加收费),而是对扫描层厚<2mm 的“薄层扫描”设立加收项,在满足临床检查收费需求的同时,根据服务产出体现设备迭代后在检查精度方面的差异。

      2.在放射检查类主项目下统一安排“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的扩展项,也就是说医院利用人工智能进行辅助诊断的,执行与主项目相同的价格水平,但不与主项目重复收费。支持人工智能辅助诊断进入临床应用,又防止额外增加患者负担。

      3.将数字影像处理、上传与云存储纳入放射检查的价格构成。推动所有医疗机构将检查影像实现云上传、云存储、云共享,如医疗机构无法做到检查影像云存储的,就需要减收一定费用。助力跨地区跨医院的检查结果共享互认。

      我们认为:

      1.政策有助于推动AI 辅助阅片、云胶片在医疗机构中的应用,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其中联影集团、万东医疗等企业有相关业务布局。

      2.医保局将持续推动检查结果互认和部分地区检查价格下调,部分地区也在推进医疗设备集中采购、价格下调,此前已有相关公告或新闻、市场已有预期。

      3.部分医院将主动控制设备采购成本,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国产品牌,进一步加速国产替代,并为新技术、新设备、新耗材加快放量留出空间,继续看好创新能力强、推进进口替代、国际化业务布局的国产医疗器械龙头投资机会。

      风险分析

      1、 检查结果互认和部分地区检查价格下调可能导致医院的大型医疗设备的采购意愿降低,医疗设备的采购需求减少,不排除对有关公司业绩造成影响。

      2、 若有关公司研发进度落后或研发成果未能契合临床需求,将产生新产品上市后销售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力下降的风险。

      3、 检查结果互认和部分地区检查价格下调后,可能导致部分医院设备更新周期延长,国产替代进度不及预期,导致有关公司市场份额提升不及预期。

      4、 未来医疗设备行业竞争可能加剧,导致有关公司产品出厂价下滑,进而导致有关公司的收入和净利润增长速度无法持续的风险。

      5、 短期医疗设备招标恢复可能存在低于预期的风险。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