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专题之五:低空飞行加速落地 上海25年航路划设超150条

马军/宋辉/柳珏廷 2024-11-24 19:56:12
机构研报 2024-11-24 19:56:12 阅读

1、上海发布低空飞行计划,2025年划设超过150 条航线,2027年不少于400 条

    继8 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上海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 年)》后,11 月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印发《上海市低空飞行服务管理能力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根据“方案”规划,上海市全市将统筹划设一批低空飞行航线,并探索划设全市低空公共航路“一张网”,具体包含三个阶段:建设筹备阶段(2024 年年底前)、建设及试运行阶段(2025 年年底前)、优化提升阶段(2027 年年底前)。

    其中,在建设及试运行阶段(2025 年年底前),累计划设低空飞行航线不少于150 条,初步构建上海市低空公共主干航路网络。

    在优化提升阶段(2027 年年底前),全面形成上海市全市低空公共航路网络架构,累计划设低空飞行航线不少于400 条。

    2、相关投资逻辑及标的:

    我们认为,在5G 向5G-A 网络有序升级演进过程中,低空通信及感知网络技术已经进入验证与应用试点阶段,低空飞行作为重要5G-A 应用方向之一具备推广基础,带来相关5G-A 网络硬件设备以及卫星通信和异构传感等领域投资机遇。

    1)5G-A 通感一体化带来通信天线及毫米波产业链应用延伸,受益标的包括:中兴通讯、通宇通信、灿勤科技等。

    2)低空经济的发展带来无线通信技术空间上的延伸带动短波超短波、无线中继组网等产业链,受益标的包括:海格通信、烽火电子、七一二、海能达等。

    3)卫星通信作为低空飞行器重要的补充通信方式,随着国内低轨卫星的发射组网逐渐成熟,低空经济有望成为低轨卫星通信的重要落地应用场景,受益标的包括:海格通信、上海瀚迅、铖昌科技等。

    4)异构多传感器提供多维度环境信息,保障飞行安全:低空飞信器的感知域主要由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惯性测量单元(IMU)等模块组成,相关产业链与智能驾驶产业链高度重合,受益标的包括:北斗产业链:华测导航、海格通信等,IMU 产业链:华依科技、芯动联科、理工导航等,激光雷达产业链:炬光科技等。

    3、风险提示

    5G-A 应用推动不及预期;相关技术标准落地不及预期;低空飞行器相关法律法规落地滞后。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