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半月观:2025年财政赤字率有望史上最高
近半月,接连发布市值管理指引、支持专项债用于收储、房地产税收新政等,一线城市均取消普宅和非普标准。我们对每半月重大政策进行跟踪:1)中央、部委重要会议与政策;2)地方政策;3)行业与产业政策。本期为近半月(2024.11.11-11.24)的政策跟踪。
核心结论:总体看,近期一揽子增量政策持续加码,有5 大焦点:一是11.22 国常会研究推动平台经济健康发展,本次落脚于推动平台经济服务于“扩内需、稳就业、惠民生、赋能实体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首提“增强平台经济领域政策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尤其是“壮大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支持消费互联网平台企业挖掘市场潜力”等;二是11.22商务部发布会解读《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也特别提到要“指导和帮助企业积极应对国外不合理贸易限制措施”,对于美国计划对中国征收60%关税,商务部回应,一方面依靠新发展格局从内部化解和抵御外部冲击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表态“愿与美方开展积极对话,拓展合作领域,管控分歧”;三是11.20 国资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会,及11.12 地方国企改革和监管工作视频会,均更为强化国企职能定位(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和强化量化考核(增加值、功能价值、经济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以及品牌价值);四是11.15 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 号—市值管理》,明确7 种市值管理方式,对主要指数成份股公司和长期破净公司也有专门要求,深圳、上海、江西、四川等地相继发布并购重组支持政策,往后看,重点关注行业并购重组动作、上市央国企(有明确考核要求)、长期破净公司等;五是多部门跟进发布多项稳地产举措,包括11.13 财政部等房地产税收新政,下调契税、增值税、土地增值税预征率下限;11.12 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收回收购存量闲置土地的通知》;此外,一线城市均取消普宅和非普标准,广州将房票安置范围扩大至全市。其他可关注,财政部正在制定提前下达部分2025 年新增专项债限额方案,国务院将全体公民假期增加2天。继续提示:当前政策的底层逻辑已经转变,备受关注的财政刺激方案靴子也已落地。短期紧盯3 点:1)年内政策的接续,包括提前下达2025 年部分专项债额度,新一轮设备更新和消费补贴政策,近期商务部已表态将提前谋划明年汽车以旧换新接续政策;2)12 月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注对明年的政策定调,我们预计:2025 年GDP 目标可能仍定5%左右的偏高水平(4.5%以上应是底线目标);一般赤字率3.5%以上(更可能4%以上),扩大专项债规模至4.5 万亿以上,扩大特别国债规模至2-3 万亿以上,对应看2025年全口径赤字率(广义赤字率)可能接近9%甚至更高、预示明年赤字率有望成为有统计以来史上最高。3)特朗普可能的关税升级,一旦落地,预示我国政策宽松空间将进一步打开。
此外,更多新的增量政策应正在储备、并有望陆续出台,可能的包括:年底再降准、明年一季度进一步降息,提高生育补贴等人口相关的举措,中央更大程度的参与地产收储,设立更多区域发展规划,筹划更多大型基建项目等。
一、重要会议与政策:聚焦稳增长、稳地产、稳信心,关注市值管理、专项债收储等。
1、重要会议:关注国常会推动平台经济发展、稳外贸9 条、稳市场、国企改革新任务等。
11.22 国常会研究推动平台经济健康发展有关工作,倾向于认为,短期推动平台经济服务于“扩内需、稳就业、惠民生、赋能实体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首提“增强平台经济领域政策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尤其是“壮大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支持消费互联网平台企业挖掘市场潜力,强化平台经济领域数据要素供给,促进数据依法有序跨境流动”。
11.22 商务部参加国新办发布会,解读《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总体看,从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培育外贸新动能、强化外贸企业服务保障3 方面出台了9 条举措,举措也特别提到“指导和帮助企业积极应对国外不合理贸易限制措施”。对外,商务部也回应了对于美国计划对中国征收60%关税,一方面依靠新发展格局从内部化解和抵御外部冲击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表态“愿与美方开展积极对话,拓展合作领域,管控分歧”并也提到加征关税终将由进口国消费者和最终用户来支付。
11.20 国资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会暨厅局级干部研修班,及11.12 地方国企改革和 监管工作视频会议,对后续国资国企工作部署可理解为更为强化职能定位和强化量化考核。
具体看,职能定位上,要“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考核管理上,要要“一企一策”完善国企考核评价制度,“构建目标管理体系,推动提升增加值、功能价值、经济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以及品牌价值‘五个价值’”。
11.10 证监会近日召开两场行业机构座谈会,证券公司、公募和私募基金参会,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的中介机构、专业服务机构,证券基金机构要在4 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包括“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推动企业发展壮大、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2、部委政策:稳增长、稳信心,关注市值管理指引、专项债收储、房地产税收新政等。
11.19 据证券时报,财政部已将6 万亿元债务限额下达各地,且正在制定提前下达部分2025 年新增专项债券限额工作方案,以更好保障重点领域重大项目资金需求。
11.15 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 号—市值管理》,明确7 种市值管理方式,包括并购重组、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现金分红、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披露、股份回购以及其他合法合规的方式,分类看,对主要指数成份股公司和长期破净公司有专门要求。
往后看,重点关注行业并购重组动作、上市央国企(有明确考核要求)、长期破净公司等。
多部门跟进发布多项稳地产举措,包括:11.15 财政部等联合印发通知,城中村改造政策支持范围从最初的35 个超大特大城市和城区常住人口300 万以上的大城市,进一步扩大到了近300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11.13 财政部等发布《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本次房地产相关税收政策调整是本轮一揽子稳增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稳地产的税收政策安排、本次调整主要集中在契税和增值税方面,土地增值税预征率下限也有调降,有助于降低居民购房成本、缓解房企现金流压力,对于稳定房地产市场具有重要意义;11.12 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收回收购存量闲置土地的通知》,前期10.12 财政部发布会“允许专项债用于收储”政策的具体落地。
11.12 国务院发布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以优化增加假期推动扩内需,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是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增加2 天;二是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可合理安排统一放假调休,结合落实带薪年休假等制度,实际形成较长假期。
二、地方政策:广东“采取超常规力度推进重大项目建”,多地出台并购重组支持政策。
地方继续部署增量政策,稳增长、稳信心,深圳、上海多地出台并购重组支持政策,包括广东全省经济工作调度会议,扩投资居首位、“采取超常规力度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此外,近期一大关注点是继证监会发布市值管理指引后,深圳、上海、江西、四川等地相继发布并购重组支持政策,深圳还计划建设并购重组后备资源库,丰富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融资渠道。
三、行业与产业政策:一线城市均取消普宅和非普标准;6 城将开展eVTOL 试点。
1、一线城市均取消普宅和非普标准,广州扩大房票安置范围至全市。近期各地继续松地产,落实9.26 政治局会议要求,包括一线城市均取消普宅和非普标准,落实财政部等进一步优化房地产税收政策。此外,广州将房票范围扩大为市内全域新建商品房,以保证被征拆户有能够均等享受与商品房同样居住质量的机会,满足更加灵活、多元和个性的安置购房需求。
2、低空经济加快推进,6 城将开展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试点。11.18 中国航空运输协会表示,将在六个城市开展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试点,六个试点城市初步确定为合肥、杭州、深圳、苏州、成都、重庆。试点文件对航线和区域都有相关规划,对600 米以下空域授权部分地方政府,意味着相关地方政府要承担更多管理责任。
风险提示:外部环境、政策力度、地缘博弈等超预期变化。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