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收益周报:静待市场力量重新平衡

张继强/殷超/方翔宇 2024-11-25 14:57:12
机构研报 2024-11-25 14:57:12 阅读

  核心观点

      近日市场波动是交易结构不佳、政策真空期和外部扰动增大共同所致,但就目前而言仍在良性调整范围之内。我们预计12 月重要会议之前,股指将进入窄幅震荡状态,投资者需要静待市场力量重新平衡,我们建议短期围绕大盘蓝筹风格和低位股布局以对抗波动,中期则继续关注内需、自主可控等方向。转债方面,我们此前“转债多空因素相对平衡”的观点不变,但操作上需要注意:1、股市震荡期更要注意结构调整,果断减仓高价、高估值以及高拥挤度品种,等待超跌中的布局机会;2、聚焦平衡型转债的基本策略不改,但正股层面弱化主题、更着眼于中期业绩改善;3、继续挖掘条款博弈。

      股市研判:股指仍处震荡格局,等待市场多空力量的重新平衡上周五指数放量下跌,背后是交易结构不佳、政策真空期和外部扰动增大共同所致。虽然市场信心的波动仍难避免,但就目前而言仍在良性调整范围之内。我们认为股指仍没有系统性风险,主要是政策积极转向没有根本改变+地缘等更多是扰动+流动性仍较充裕。我们判断股指仍处于下有底、上有顶的震荡格局中,市场将等待多空力量的重新平衡。12 月重要会议之前,我们预计股指将进入窄幅震荡状态,市场将等待多空力量的重新平衡。当然,特朗普组阁、美联储降息等关键信息仍对节奏有扰动,继续保持关注。我们建议投资者继续“轻指数、重个股”,结构上弱化纯主题机会、更着眼于业绩变化。

      配置关注:短期核心是对抗波动,中期继续关注内需+先进制造+自主可控具体板块方面,结合短期和中期看法,我们分别推荐的是:1、短期配置核心是对抗波动,需要继续围绕对大盘蓝筹风格和低位股布局,行业上可关注欧盟对华关税政策变化受益的汽车、光伏等板块。2、中期仍依据内外环境变化等逻辑,继续布局:1)内需,关注生猪、啤酒、消费建材、建筑及地产链龙头等;2)先进制造,关注稀土、航天军工、海工、油气装备;3)自主可控,关注国产半导体及芯片制造、新材料、信创、国产算力等。

      转债专题:转债估值仍有修复空间,结构上重视中小平衡偏股品种10 月以来转债指数有明显表现,但转债估值修复并不明显。当前转债估值整体仍在合理水平,隐含波动率处于2018 年以来的13.7 分位数、绝对价格中位数117.2 元。结构上,各类型品种分化明显,尤其是大盘偏债品种性价比明显下降。展望后市,我们认为转债估值仍有一定修复空间,但主要依赖股市表现且不是转债中期回报的主要来源。结构上应更重视中小平衡偏股品种,提防大盘偏债品种。从四个层面来看:1、股市底部抬升、高波动、高换手对转债估值有一定利好;2、转债信用、流动性影响逐步缓释,转债估值修复动力较强;3、转债供求、转债条款的合力略偏积极;4、纯债机会成本仍不高。

      转债建议:转债继续保持多空平衡态,结构由主题转换至正股中期业绩近日股市多空力量短期失衡,但仍无系统性风险。对转债而言,股市β机会减弱。此前“转债多空因素相对平衡”的观点仍不变,但操作上需要注意:

      第一、股市震荡期,转债组合的结构调整比此前更为迫切,投资者需要果断减仓高价(防赎回)、高估值(防透支正股)以及高拥挤度(防流动性风险)品种。等待超跌中的布局机会;第二、聚焦平衡型转债的基本策略不改,但正股层面要弱化主题机会,更着眼于中期业绩改善。基于我们板块配置建议,关注内需、化债受益、供求出清等方向;第三、继续挖掘条款博弈,关注市值在底部、转债利息费用占比高或有并购重组可能的发行人。

      风险提示:转债供给冲击;债基赎回带来流动性冲击;个券退市或信用风险。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