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收益点评:地方债供给压力几何?
投资要点:
11 月15 日以来,置换隐债的特殊再融资专项债陆续发行,地方债供给放量,且超长债比例高,债市供给压力上升。银行和保险作为承接地方债的主体,仍面临一定挑战:
(1)银行端:债券供需期限错位,超长债承接带来利率风险上升。
国股行平均持仓久期中枢在4 左右,大量承接期限在10 年以上的超长债存在压力;农金社平均持仓久期中枢高于国股行,可分担一部分超长债承接压力。
据我们测算,在承接本轮地方债发行后,银行账簿利率风险指标或上升1.8 个百分点,相对于15%的指标上限,上升幅度不小。因此,若银行大量承接本轮地方债,其利率风险会受到一定冲击。即使今年内降准落地,仍无法完全解决债券供需期限错位问题。
(2)保险端:负债端增长有限,配债意愿不强。受到预定利率上限下调影响,8 月新增保费同比大幅增长,保险炒停售现象再起,透支配债需求,10 月以来保险配置力量明显减弱,对超长债的配置意愿不强。
本周(11.25-11.29)将迎来地方债发行高峰,市场承接压力较大,可通过一级市场发行情况来观测债市承接能力。我们认为地方债供给压力对债市的冲击主要体现在2024 年内,展望2025 年,随着债券发行节奏的平滑,其对利率的扰动或将明显减弱。
风险提示:中国央行货币政策不及预期,金融监管超预期,利率波动风险,通胀超预期,信贷超预期,流动性波动超预期,估算结果仅供参考,以实际为准。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