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车行业:智驾进入平价时代 主机厂自研方案分化影响产业格局
核心观点:
智驾进入平价时代,需求拐点将至。智能网联汽车政策主要分为道路测试、示范应用、产品准入、市场监管四大阶段。目前产品准入试点工作正有序推进,为自动驾驶上路全面放开奠定基础。随着技术降本,新车型供给增加,功能体验持续提升,24 年下半年搭载高阶智驾的车型价格带进入20 万元以下,进入平价时代,渗透率呈现快速提升趋势。根据汽车之家和中汽协的数据统计,不含特斯拉的高阶智驾渗透率从23年1 月的1.6%提升到24 年10 月的5.2%,同比提升3.6pct。
主机厂:能力不同导致自研方案分化,形成三大模式。高阶智驾是实现产品差异化竞争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车企技术角逐的重点。自研高阶智驾应该具备关键要素:算力(车载算力、云端算力)、基础软件、算法、数据。车载算力代表车企发展高阶智驾的决心;算法代表车企发展高阶智驾的能力;功能(场景定义的能力)是检验高阶智驾的法宝;云端算力使数据-算法形成闭环;渗透率(智能汽车才能收集数据)是消费者认可高阶智驾的准绳。通过评估,主机厂因能力强弱导致自研方案分化。以特斯拉为代表的一梯队主机厂有望发展成为类似苹果模式,芯片和软件算法一体化自研使得适配性更好,系统更流畅,产品力和盈利能力引领行业。二梯队主机厂外采芯片,算法自研,主机厂利用算法和定义功能实现产品的差异化。三梯队及以下主机厂:自研能力弱,需要借助外部供应商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典型代表如华为解决方案。
零部件:主机厂的能力分化决定了供应商生意将长期存在。对于Tier1供应商,各领域域控的特征决定了竞争要素有所不同。对于Tier 2:主机厂的能力分化导致计算芯片和算法厂商产业链地位凸显。高阶智驾芯片竞争要素是AI 生态,将呈现格局寡头垄断。中低阶智驾芯片竞争要素依靠产品稳定性&一致性&成本,格局较为分散。算法厂商有望发展成为软件算法模块提供商,类似于传统硬件零部件模式。有实力的Tier2 供应商有望逐步发展成为具有产品定义能力的Tier0.5 系统供应商。
投资建议:随着高阶智驾进入平价时代,中国品牌车企借助智能化赋能,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我们建议乘用车整车关注:华为赋能下的赛力斯、长安汽车、江淮汽车、北汽蓝谷;智能化领先主机厂:小鹏汽车、理想汽车、蔚来汽车、小米汽车等。在零部件链条上关注特斯拉链:银轮股份、拓普集团、新泉股份、爱柯迪等;渗透率逻辑:伯特利、保隆科技、耐世特、科博达、华阳集团、上声电子、德赛西威(计算机组覆盖)、经纬恒润(计算机组覆盖)等;技术服务:中国汽研。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不及预期;相关法律不健全风险;核心零部件缺失风险。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