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税“逆行”:财政影响和产业逻辑

张瑜/高拓 2024-11-26 08:26:21
机构研报 2024-11-26 08:26:21 阅读

  事 项

      11 月15 日,财政部和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的公告》:

      1.取消铝材、铜材以及化学改性的动、植物或微生物油、脂等59 类产品出口退税;

      2. 将部分成品油、光伏、电池、部分非金属矿物制品等209 项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至9%。

      主要观点

      一、什么是出口退税

      概念:避免重复征税。出口退税,退的是以前纳税环节(国内生产、流转环节)的已纳税款(增值税、消费税),目的是使出口货物的整体税负归零:世界各国对在本国销售的商品都征税,而对出口商品,由于未在国内销售,在出口时按法定出口凭证(报关单、发票等)退税是惯例(否则不能与其他国家平等竞争,将丧失出口竞争力;据WTO 规定,当一国对出口货物的退税相当于该商品在国内消费时所应征收的税时,对方国家不应征收反倾销税或反补贴税)。

      计算:出口额和适用增值税、消费税税率的乘积,即为出口退税额。

      规模:约占税收10%。2024 年1-10 月,全国税收收入15.1 万亿,出口退税1.7 万亿。

      归口:由中央财政全额承担(2003 年前由中央财政全额负担,2004-2014 年由央地共同负担,2015 年起由中央财政全额负担)。

      二、本次调整,为何在宏观看来是“逆行”?

      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始于1985 年,政策初衷是鼓励出口创汇。

      此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时期(如2008 年金融危机、2014、2016 年外贸疲软,2018 年中美贸易争端、2020 年疫情),上调出口退税率是稳外贸、稳增长惯用手段,相当于财政补贴企业,对应财政减收、产品降价(对出口企业相当于人民币贬值)。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同样较大(9 月政治局:“当前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但本次取消/下调出口退税率,相当于企业返还补贴,对应财政增收、产品涨价(对出口企业相当于人民币升值——本次调整12 月生效,11月底前或现抢出口)。

      三、财政影响:年度财政增收约849 亿元,年内平衡预算意义或不大我们基于2023 年相关涉税产品出口金额(海关总署公布)、人民币平均汇率(1 美元兑7.0467 元人民币)匡算,本次调整一年或带来约849 亿元财政增收(其中,铝材175 亿、铜材48 亿、化学改性的动、植物或微生物油、脂19 亿,部分成品油98 亿、光伏138 亿,电池199 亿、部分非金属矿物制品172 亿,注:除铝材、铜材、光伏对应具体税号外,均对应海关总署出口商品大类口径,或存在高估),可拉动中央税收收入增速0.89 个百分点、中央公共财政收入增速0.85 个百分点(相当于全国税收收入增速0.47 个百分点、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增速0.39 个百分点)。

      需要说明的是,本次调整对年内平衡预算(补预算缺口)的意义或不大。如上文所述,出口退税由中央财政负担,取消/下调出口退税率将带来中央财政增收,今年中央财政也确需平衡预算(2024 年中央公共财政收入增速目标2.9%,1-10 月仅-3.9%,外推今年中央收入缺口约6770 亿),但一方面,本次调整12月生效,年内增收效果仅能体现1 个月(年内增收量级或不到百亿元);另一方面,财政部或已有利润上缴等其他非税补缺手段安排,如蓝部长在11 月8日人大常委会新闻发布会上提到的“在依法依规组织收入的同时,安排有关中央单位上缴一部分专项收益,补充中央财政收入”。

      四、产业逻辑:对内反内卷,对外缓摩擦

      如上文所述,本次调整确能缓解中央财政收入压力,但年内预算平衡意义或不大,且产品涨价不利于外贸。“逆行”如何解释?我们理解或由产业逻辑主导:

      一是对内反内卷。7 月政治局提出“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强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畅通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渠道”。以光伏为例,持续“量增价减”:2024 年1-10 月,我国涉及本次调整的光伏产品(硅片、电池、组件)出口总额286.5 亿美元,同比下降约34.1%;其中,硅片、电池、组件出口均价同比-38.7%、-56.6%、-43.2%(数量同比-37.1%、+32.2%、+24%)。

      二是对外缓摩擦。本次调整涉及较多新能源相关产品(如铝、铜材、光伏、电池等),或能缓和贸易摩擦,争取谈判筹码:去年以来,欧盟、美国、加拿大接连对我国发动反倾销调查并征收高额关税;11 月9 日,商务部发布消息,11月2 日-7 日,中欧技术团队在北京进行了5 轮磋商,就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案价格承诺方案的具体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

      此外,部分行业或有特色逻辑。如成品油,下调出口退税率或可缓解配额紧张,保障能源安全:我国成品油出口采取配额制,每年商务部根据国内供需、国外市场环境下发配额;据隆众资讯,截至2024 年11 月,成品油出口配额完成率已达到91.07%的高位,部分单位可用于出口的配额或已趋于紧张。

      风险提示:

      财政政策不及预期,市场反应超预期,政策路径仅作假设分析,测算基于一定前提假设存在偏差风险。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