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2025年投资策略报告:资产负债联动下的转型之年
核心观点
在保险业新“国十条”指引下,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保险保障和财富管理需求成为保险业重要使命。传统储蓄险在过去几年的持续热销已印证了保险产品在财富管理领域的巨大潜力 ,但在低利率环境下仅将较高的长期确定收益作为主要卖点从长期来看是否可持续?净投资收益率的持续下滑说明保险公司未来获取较高绝对收益的难度在持续加大,单独强调产品的较高长期确定收益或将对人身险公司的经营稳定性带来挑战。为此,保险公司应从资负两端协同发力打造穿越周期的稳健经营能力,回归保障属性,同时发展分红险业务和建立均衡大类资产配置体系是关键所在。
摘要
随着时代发展,保险产品保险保障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拓展和丰富,需要与时俱进树立大保险观。保险业新“国十条”提出要“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保险保障和财富管理需求”,如何充分发挥保险产品优势、把握财富管理市场广阔发展空间以及如何平衡短期业绩增长和长期盈利可持续是当下人身险公司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传统储蓄险在过去几年的持续热销已经印证了保险产品在财富管理领域的巨大潜力。后资管新规时代,储蓄险产品和银行存款是少数可提供确定性收益的金融产品,而储蓄险产品可提供比存款更长的投资期限,有效降低了再投资风险,在存款利率连续下调的背景下得到了居民的青睐。
但在低利率环境下仅将较高的长期确定收益作为主要卖点从长期来看是否可持续? A 股5 家上市险企数据表明,拉长周期来看净投资收益对总投资收益的贡献比例可达到90%以上,近年来持续下降的净投资收益率说明保险公司未来获取较高绝对收益的难度在加大。若仅将较高的长期确定收益作为产品主要卖点会对人身险公司的长期经营稳定性带来挑战。
报行合一、预定利率上限下调等一系列举措为人身险公司应对潜在利差损风险提供良好政策环境,而从保险公司自身出发,应从资负两端协同发力打造穿越周期的稳健经营能力:
负债端来看,应将长期确定收益这一核心优势与收益模式多元、风险保障、增值服务等优势充分结合形成产品独特竞争力,深入挖掘保险产品在养老保障场景下的独特优势,提高浮动收益型保险占比,分红险或是确定性发展方向。
资产端来看,要基于长期视角和资负匹配原则建立均衡大类资产配置体系,从资产类别、地区等多维度构建跨市场投资能力。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