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策略报告姊妹篇:2025年银行行业风险排雷手册
行业观点:向风险要收益
(1)年度策略观点:向风险要收益
核心逻辑:向风险要收益,看好2025年银行板块的绝对收益机会。风险评价的改善有望驱动银行股估值修复。银行板块向风险要收益,重点寻找资产负债表潜在修复的机会;兼顾资产荒背景下的高股息价值。节奏来看,预计A股银行先高股息,后顺周期。港股高股息银行仍具有配置价值。
选股思路:寻找个股资产负债表修复的机会,向风险要收益,把握分子分母共振行情。把握四条选股主线,重点选择“低估值+”策略。①零售风险改善:上海银行、平安银行、长沙银行、招商银行。②地产风险改善:主要是低估值股份行,包括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③化债政策受益:港股重庆银行。④高股息配置价值:推荐港股重庆银行,建议关注港股光大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渝农商行。以上标的有部分重合,投资节奏根据宏观政策环境会有区别。当前位置重点推荐低估值顺周期组合,上海银行、平安银行、重庆银行H。
(2)成立关键假设:六大关键假设。①宏观经济环境整体平稳,外部关税政策影响可控,稳增长化风险政策稳步推进。②未发生严重的金融制裁、断链脱钩。
③债市未出现超预期调整,其他非息收入对营收贡献度下降但相对平稳。④化债政策对息差和银行资产投放产生压制,但是负面影响相对有限。⑤房地产价格虽有压力,但运行平稳,未引发大面积的房地产风险负循环。⑥国内金融机构化险有序推进,未出现超预期的风险暴露。
(3)成立最大软肋:对应七大软肋
投资:债市波动冲击盈利,高概率。2025年利率下行幅度或将收窄,抑制其他非息增长,从而对商业银行盈利形成一定拖累。
同业: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低概率。中小银行管理效率低、风控水平弱的情况没有改观,中小银行的生存空间受挤压,部分中小银行面临经营困境。
地产:房价下跌销售疲软,低概率。房价再次超预期下跌的可能性小,地产销售同比降幅存在收窄可能,主要考虑到政治局提出“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相关政策相继落地见效,房地产市场信心得到提振,房地产价格向着止跌回稳方向迈进。
降息:LPR出现大幅降息,中概率。央行继续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加大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当前实际利率高于历史低点,仍有降息空间。
城投:化债导致收益下降,高概率。人大常委会通过隐债置换方案,新增10万亿法定债置换隐性债,存量银行隐债资产利率将降低,影响银行息差表现。
外部:海外进行金融制裁,中低概率。明年面临美国换届内阁成员重新任命,不排除出现金融制裁发生的可能性。
股价:再融资带来股权摊薄,大型银行极大概率,中小银行中等概率。国家计划发行特别国债,对国有大行增加核心一级资本,国有行股息和ROE面临摊薄压力;在银行业资本压力普遍偏大的背景下,不排除部分中小银行将参照大行进行资本补充。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