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可转债市场年度策略:供需结构重塑 把握凸性机会

孙彬彬 2024-11-27 07:40:13
机构研报 2024-11-27 07:40:13 阅读

  2025 年,我们建议首先关注转债净供给。

      我们预计2025 年转债市场规模或延续缩量。除了一级市场审核节奏放缓,临期转债增多的因素,更深层次的,我们建议关注发行人“化债”意愿的发酵,及其对转债供给结构、转债条款意愿所带来的长期影响。

      基于此,一方面,关注银行转债为代表的大额高评级优质底仓券的潜在“稀缺性”。以银行为例,我们预计银行转债存量或持续收缩,又由于其较高的信用资质和良好流动性,以及其红利资产的特征,其需求广泛存在, 2025年银行转债估值整体或有良好支撑。另一方面,关注明确不强赎,且基本面有景气预期转债的潜在“稀缺性”。

      其次,我们建议关注转债市场重定价带来的需求结构变化。

      2024 年以来,尤其是年中转债风险事件发酵后,投资者对转债的不确定性产生风险厌恶,尤其是对债性的不确定性要求更高的风险溢价。基于此,机构对转债的需求结构产生两点明显变化:(1)机构离场增加,同时转债ETF 扩容(2)长久期转债需求低迷,估值出现倒挂。

      需求结构变化的环境下,一方面,我们建议抓住转债低估值的机会,转债ETF 长期值得关注。当前转债市场整体百元溢价率仍处于相对较低水平,转债ETF 能够在参与低估机会的同时分散信用风险。另一方面,若转债整体平价水平能维持,更关注债底定价逻辑的修复。我们建议关注中久期,中高等级信用资质的偏债转债。此外,我们建议也可适当关注部分次新转债的低估机会。

      最后,我们认为当前转债市场整体估值不贵,把握凸性+相对确定性机会。

      虽然估值体感不低,但从绝对数据来看,转债估值整体不贵。我们认为原因或来源于估值结构,股性转债的正股弹性有所下降,而债性转债的正股弹性持续升高,从而导致偏股转债滞涨甚至出现负溢价率,偏债转债估值反而在权益市场回暖时反弹迅速估值变贵。而这种估值修复结构异步或与条款定价有较强相关性。

      基于此,2025 年在估值上我们建议更多关注确定性,尤其是在条款上相对明牌的标的,在估值上或有低估机会:(1)下修条款方面,我们建议关注已经下修完成,基本面有一定支撑,当前处于双低状态标的。(2)强赎条款方面,我们建议关注已经明确中长期不强赎的标的。此外,在转债整体估值偏低+债底定价逻辑修复的基础上,更多关注转债凸性机会。双低个券“进可攻,退可守”的定价逻辑或有所修复,转债凸性恢复。我们建议关注中高资质,股性上有支撑的双低个券机会。

      风险提示:历史统计规律失效风险;资金流动性超预期风险;条款博弈风险;业绩披露不及预期风险;宏观超预期风险事件风险。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