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配置日报:关键时刻 关键反弹
复盘与思考:
11 月27 日,股市成交量回升,各大股指均迎来不同程度的上涨,债市交易依旧保持谨慎,各期限收益率涨跌互现。上证指数、沪深300 指数分别上涨1.53%、1.74%,科创50、创业板指涨幅则达到3.61%、2.73%;中证可转债指数上涨0.73%;10 年、30 年国债收益率小幅上行0.4bp、0.9bp。商品市场方面,贵金属表现小幅回暖,黄金、白银价格上涨0.44%、0.87%;工业金属中,铜价维持小幅上涨趋势,今日涨幅为0.37%;基建地产类商品中,铁矿石、沥青、玻璃价格分别上涨1.08%、0.47%、0.73%,螺纹钢价格微跌0.03%。
临近跨月,银行融出资金整体充裕,央行小额净回笼,资金利率维持低位稳定。截至11 月26 日,银行体系净融出规模不降反升,由22 日的4.3 万亿元反弹至4.9 万亿元,在此背景下,央行也结束了连续两周有余的逆回购净投放,今日操作规模为2683 亿元,小幅回笼338 亿元。资金价格并未受到扰动,R001 再下行5bp 至1.50%,R007 则下行1bp 至1.81%;观察资金利率日内走势,DR001 开盘加权值落于1.18%,不过9 点后一度快速回归1.40%一线,随后围绕1.36%震荡至尾盘,最终收于1.27%,再度低于临时正回购操作利率。此外,民生银行资金情绪指数已连续三日位于“宽松”区间,今日读数为38.8%,反映市场对流动性的态度较为积极。
尽管资金利率接连下行,存单市场定价变化依旧不大。据各银行11 月27 日询价结果,11 月28 日1 年期大型国股行存单发行利率持稳于1.84%-1.85%,3 个月发行利率则为1.83%-1.85%,这一表现也基本符合11 月的季节性特征,趋势性的下行机会可能会在12 月中上旬左右。二级市场方面,3 个月、1 年期存单收益率下行约1bp 至1.84%、1.85%,6 个月品种则仍为1.86%。
供给影响逐渐淡化。周三为周内政府债大额供给的缓冲期,单日净发行规模为736 亿元,且602 亿元发行量来自国债;地方债新发品种均为西藏债,其中一级发行的全场倍数普遍在30X 附近,边际倍数多在2X 以内,且最终确定的票面利率均较为合理,略微低于前一日相近期限存量债估值。这样的结果也可以进一步强化市场对于“供给无忧”的信心。
政策信号或是市场的下一个博弈点。结合长端利率日内走势观察,下午2 点以前10 年、30 年国债收益率普遍震荡下行,市场情绪整体偏中性;2 点以后,据CNEX 分歧指数,基金类机构快速转至卖盘,且卖出的动作幅度相对较大,10 年、30 年国债活跃券日内最大上行幅度达1.8bp、2.5bp。利率上行背后的扰动变量,主要还是市场对于12 月重要会议提前召开、财政刺激幅度加大的猜想相关。相似的情形在7 月、9 月、11 月均曾出现,越是接近答案揭晓时点,杂音往往越多,也越需要市场自身的定力。从节奏维度判断,债市目前依然处于消化利空的过程中,多空力量相对均衡,利率下行的轨迹也会相对曲折。因此,在利率突破新低以前,可能暂非止盈时点,日内的利率高点可能具有配置价值。
A 股显著反弹,全天成交额14875 亿元,较昨日(11 月26 日)放量1529 亿元,较5 日均值缩量788 亿元。
全市场83%的个股实现上涨,较上一成交日的29%有所上升。分市值来看,中小盘品种表现领先,中证500 和国证2000 分别上涨2.01%和2.04%,同时沪深300 上涨1.74%。风格层面,成长板块表现突出,国证成长指数上涨1.94%,价值指数上涨1.23%。
分行业来看,科技&消费亮点突出。今日31 个SW 一级行业全部上涨,其中科技板块表现领先,传媒、国防军工、计算机和电子分别上涨3.96%、3.40%、3.28%和2.90%。同时,部分消费行业表现靠前,商贸零售、轻工制造和分别上涨2.49%、2.36%和1.97%。而红利品种涨幅相对靠后,石油石化、钢铁和交运分别上涨0.30%、0.86%和0.89%。
市场由缩量回调转为放量上涨,资金参与热情有所回升。昨日市场成交缩量至1.3 万亿水平,创924 行情启动以来的最低位。彼时资金面临方向选择的难题,一方面避险情绪可能继续发酵,导致缩量回调的趋势延续;但同时,震荡行情中,市场也可能开始交易反弹预期,成交热度回升。今日行情放量上涨,指向资金开始倾向于博弈量价均触及低位后的反弹机会,同时也反映出,堆积于密集区的筹码韧性仍然较强。进一步来看,增量政策预期或仍然是反弹的主要推动,体现在科技&消费显著走强,与11 月8 日财政部新闻发布会召开前的强势板块基本相同。往后看,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临近(预计将于12 月召开),政策预期或将再度升温,科技&消费板块可能仍然存在反弹空间。
不过,对比10 月18 日的反弹行情,今日反弹力度相对较小,后续行情或整体偏震荡。10 月18 日的大涨开启了924 以来第二轮上涨行情,当日上证指数上涨2.91%,成交额由1.5 万亿迅速上升至2.1 万亿水平,同时市场主线明确,主要由半导体板块带动行情大幅反弹。而今日市场成交额由1.3 万亿小幅放量至接近1.5 万亿的水平,且AI、航天、教育和近期热度较高的IP 经济等均为推动力量,体现出资金对政策受益板块的预期尚未达成一致。更为关键的是,经历11 月中旬以来的回调后,市场看待反弹的态度已由牛市思维转换为震荡市思维,Wind 连板指数今日仅上涨1.57%,而在10 月18 日则上涨7.18%。这些现象均指向当前或许难以复刻10 月18 日-11 月7 日的上涨行情,后续反弹行情或许存在,但资金推升股价的情绪可能弱于上一轮反弹。
企业盈利的修复情况同样值得关注。今日10 月规上工业企业数据发布,利润总额同比下降4.3%。不过,10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0.0%,降幅较9 月大幅收窄17.1 个百分点,指向企业盈利仍处于修复进程中。结合10 月PPI 同比下降2.9%的数据来看,价格和利润率仍然是企业盈利的主要拖累,内需提振是企业盈利整体回升的关键,后续建议关注11 月PMI 数据中提示的内需修复情况。值得注意的是,企业盈利修复的验证周期相对较长,短期行情仍主要由微观结构决定,国内稳增长政策预期和特朗普对贸易偏鹰派的态度仍然是影响资金情绪的正反两面。
风险提示
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货币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或海外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变化,国内货币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
流动性出现超预期变化。本文假设流动性维持充裕状态,但假如流动性投放少于往年同期,流动性可能出现超预期变化。
财政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财政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国内财政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