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研究:企业利润回升看需求 需求修复在就业

袁野/苑西恒 2024-11-28 16:06:10
机构研报 2024-11-28 16:06:10 阅读

  核心观点

      工业企业利润延续弱复苏态势。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当月同比增速连续三个月负增长,1-10 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累计同比增速跌幅有所扩大。有效需求不足仍是核心原因,价格回落和利润率空间收窄成为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回落的主要拖累。

      从上中下游产业链看,短期消费修复尚未传导至生产端,下游消费利润占比有所回落。考虑工业企业利润增速领先居民收入增速,工业企业利润延续疲软,或意味着居民收入增速修复仍需时间,这制约消费持续修复的空间。

      从行业来看,有色金属、铁路船舶等运输设备制造业保持较高韧性;非金属矿物质制品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景气度有待提升。

      向后看,在当前时间点,重点观察需求修复向生产传导的效果。

      若短期消费连续修复,叠加出口维持韧性,需求修复向生产传导,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扭转需求与生产的类似螺旋式下降问题,则可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能,促使经济持续修复。从10 月工业企业利润数据来看,目前尚未显示出明显传导信号,有待密切跟踪观察。

      若从需求修复的动力看,促消费成为当前提振内需的重要抓手。

      从促消费的政策着力点来看,目前政策主要是采取补贴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拉动消费的修复,但补贴政策短期效果较为明显,长期可持续性有待观察。我们认为,在执行补贴形式的促消费政策的基础上,依然需要适度增大政府投资力度,如加大基建投资相对薄弱的西部地区和东北部地区投资力度,或是扩内需稳经济的有效举措。这不仅可以直接拉动投资,促进内需修复,同时亦可创造工作机会,缓冲因结构调整带来的结构性失业上升问题,避免引发结构性问题向周期性问题演变,促进就业市场稳定,自然会带动居民消费的持续稳健修复。此外,加大对西部地区和东北部地区建设,亦是引导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从中心城市向腹地有序转移,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提升区域协调发展就业承载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风险提示:

      中美贸易摩擦超预期加剧;海外地缘政治冲突加剧;政策效果不及预期。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