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央企创新指数投资价值分析:中证央企创新:业绩韧性+长期成长 稳中求进的核心资产
中证央企创新驱动指数:稳健中求进取,比一般宽基波动低、比其他央企指数弹性大。中证指数公司曾于2019 年5 月16 日推出央企创新指数(000861.CSI),在A 股全部国资委下属央企上市公司中,综合考评其创新能力及盈利质量,优中选优地选取前100 家企业,以反映最具创新活力的一批央企的整体市场表现。自发布至今,央企创新指数表现优异,以40.4%的区间涨幅显著领先沪深300(3.3%)、万得全A(25.2%)等宽基。行业分布上,计算机等科技制造领域合计权重为44.7%、建筑装饰等顺周期行业合计权重为39.9%;市值画像上,大盘、中盘兼而有之:有37%的权重属于200-1000 亿市值的中盘股,有43%的权重属于1000-3000 亿市值的大盘股 —— 行业和市值方面相对平衡的构造,铸就了央企创新指数稳健中带着进取的特质:其在估值低、业绩稳的前提上,还拥有较一般央企指数明显更强的弹性。
从四维度解析『央企创新指数』投资价值:
『1』只选央企:转型期凸显基本面韧性。产品刚需+竞争有序:截止2024Q3,实体类央企整体ROE为8.5%,宏观逆风期A 股央企ROE 逆势升至第一。就央企创新指数而言,在2021-23 年的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8.1%、20.8%、2.0%;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21.7%、13.5%、1.8% —— 均明显超越同期A 股整体水平,呈现转型期无与伦比的业绩韧性。
『2』强调创新:内生研发能力突出,并购开启二次成长曲线。二十届三中全会后,科技创新优先级大幅提升,中央企业将成为“新型举国体制”的主力军。央企创新指数精选研发能力最出众的100 家央企,以磅礴的研发投入,构建强劲的内生增长:截止2024Q3 合计研发费用(TTM)高达4262 亿,其占总市值比例高达3%。此外,新发布的“并购六条”助力央企布局新质生产力,央企创新指数成分股将迎来绝佳的收购窗口期。
『3』考核体系优化,启动市值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在2023 年1 月5 日,优化央企考核指标体系,将投资者最关注的ROE、营业现金比率等指标纳入考核,大幅提升A 股央企可投性。此外,央企创新指数,直接受益于新出炉的《市值管理指引》:央企创新指数有34%权重的成分股,最新估值破净,将制定估值提升计划;有88.5%权重的成分股属于主要指数,将制定市值管理制度。
『4』极具配置价值,化债提供上行催化。截止最新,央企创新指数的股息率超越十年期国债1.4%+,极具配置价值;其PE-TTM 为13.16、PB 为1.34,依旧处于底部区间。随着2024 年11 月18 日新一轮化债方案落地,对央企创新指数的前两大权重行业,构成重磅利好:1)建筑装饰(权重19.7%):
后续有望观察到其应收账款回落、现金流显著改善;2)计算机(权重11.6%):有望观察到新签订单见底回升,并推动估值修复。
富国中证央企创新驱动ETF(认购代码:159974)紧密跟踪中证央企创新驱动指数,追求跟踪偏离度和跟踪误差最小化。将成为投资者布局中证央企创新驱动指数的重要工具。
风险提示:本报告对于基金产品、指数的研究分析均基于历史公开信息,可能受指数样本股的变化而产生一定的分析偏差;此外,基金管理人的历史业绩与表现不代表未来;指数未来表现受宏观环境、市场波动、风格转换等多重因素影响,存在波动风险;本报告不涉及证券投资基金评价业务,不涉及对基金产品的推荐,亦不涉及对任何指数样本股的推荐。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