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地产”成效几何?

靳毅 2024-11-29 09:12:07
机构研报 2024-11-29 09:12:07 阅读

  投资要点:

      房地产政策持续优化本轮“止跌回稳”已充分强化市场预期,预计短期内核心城市销售回稳态势有望延续,但房地产市场的“止跌回稳”尚未有效从“量”向“价”传导,市场修复情况仍待观察。

      展望后市,我们认为房地产市场仍将重点围绕“稳市场”“保交房”“去库存”等核心逻辑发展。后续需关注房地产收储细则及保障房等相关政策的落实力度与节奏。在新房、二手房成交显著放量的基础上,重点关注房价的企稳信号。

      新房市场延续弱复苏走势存量视角看,狭义商品房库存规模自2022 年开始再度增加,并于2024 年2 月达到2012 年以来的峰值7.60 亿平方米,库存压力仍为房价企稳的重要阻碍。截至今年10月末全国存量商品房库存规模7.31 亿平方米,住宅待售面积达3.75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9.60%。

      量的维度目前9.24 房地产新政收效弱于5.17 新政,商品房成交量经季节性回落后,在税改带动下再度上量,延续市场热度,新房市场整体仍呈弱复苏走势。去化方面,2024 年2-10 月全国存量商品房库存实际去化规模0.29 亿平方米,去库比例仅3.83%,去化周期达16 个月。从城市能级看,一二线城市去化相对较好,二线城市去化稳定但斜率不高,一线城市11 月以来去化边际加速。分城市能级看,各项政策更多惠及一线城市,30 大中城市成交面积11 月中下旬成交量的再度回升,边际增量较多由二线城市贡献。

      价的维度10 月新建商品房价格指数开始上扬,一线城市中仅上海新房同比上行,其他城市仍有下行趋势。从城市能级看,一线城市同比跌幅略有收窄,二三线城市仍需等待政策显效。结合商品房成交数据看,我们认为年末一、二线城市新房价格或进一步收窄跌势,三线及以下城市可能尚不具备止跌基础,或将持续拖累房价止跌步伐。

      二手房市场“量涨价跌” 稳地产新政以来,二手房市场相较新房市场热度更高,在政策加持下10 月末二手房成交量显著高于2019 年以来的峰值。

      量的维度在契税、二手房增值税等税收政策持续优化的背景下,核心城市二手房市场热度延续至11 月且再度冲高,市场热度的季节性回落较往年延后半个月,截至11 月27 日成交量仍高于历年同期,市场确有回暖迹象。

      价的维度从二手房价格情况看,当前二手房存量规模仍然高企,在重点城市二手房热度提升的背景下,二手房价格仍然面临下行压力。目前,百城二手房挂牌均价仍呈逐步下行趋势,环比跌幅有所收窄,但尚未全面企稳。分城市能级看,一二线城市挂牌均价同比跌幅分别稳定在5%及10%左右,三线城市跌幅扩大。在税收优惠政策刺激下,一二线城市居民购房预期或有所增强。

      房地产债关注点从近期政策力度及信用利差看,城投化债政策力度显著强于地产刺激政策,在十万亿元化债刺激下,截至11 月26 日,城投债信用利差再度大幅收窄至60bp,地产债相较城投债信用利差收窄斜率不足,使得城投债与地产债信用利差再度拉大至28bp,较利差中位数存在9bp 的利差空间,历史分位数处于2023年10 月以来相对较高水平,地产债相较自身赎回潮后低点同样具有一定挖掘空间。

      地产债方面地产债相较城投债而言具备一定挖掘空间,但仍建议审慎评估地产市场风险,若房价出现较为明显的企稳迹象,重点关注中交地产集团、绿城集团、建发地产集团、北京首创等相对优质的央国企地产主体,相对城投债仍有一定的收益空间。城投系房企建议结合区域,重点关注未动工涉宅用地规模较大,成交宅地入市率较高、人口净流入的城市土地收储带来的地产债挖掘机会。

      风险提示宏观环境变化风险、利率调整风险、化债及地产政策落实不及预期风险、数据统计口径差异、数据样本差异、历史数据无法预测未来走势。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