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与健康护理行业政策点评:明确医药新质生产力定位 国家医保局正积极谋划一揽子新增量政策 大力赋能商业保险
行业新闻:2024 年11 月26 日,国家医保局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新闻,国家医保局在坚定不移持续推进各项改革的基础上,正在积极谋划、持续推出一揽子新增量政策,以进一步增进人民健康福祉、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
新增量政策包括:
大力赋能商业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是“1+3+N”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满足广大群众的多层次医疗保障需求具有重要作用。2023 年,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约9000 亿元,但整体赔付率尚有待提高。商业健康保险面临信息不对称、机构营销核保成本高、赔付率较低、打击欺诈骗保难度大等问题。国家医保局正在谋划探索推进医保数据赋能商业保险公司、医保基金与商业保险同步结算以及其他有关支持政策,预计在大幅降低商保公司核保成本,推动商保公司提升赔付水平的基础上,引导商保公司和基本医保差异化发展,更多支持包容创新药耗和器械,更多提供差异化服务,吸引更多客户投保,促进商保市场与基本医保形成积极正向的良性互动,从而激活更多潜在资金投入商保,促进更多新的高端医药技术和产品投入应用。
大力赋能医疗机构。用好医保基金预付、结算等方面的政策工具箱,显著改善全国医疗机构及全行业的现金流水平。一是做好医保基金预付。国家医保局联合财政部印发文件,在国家层面统一和完善医保基金预付制度,将“预付金”作为对落实政策较好医疗机构的“赋能金”。二是探索医保基金对医疗机构的即时结算。努力缩短医保基金对医疗机构的回款周期,助力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大力赋能医药企业。在坚持推进对创新药医保谈判、对仿制药开展集采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实质性措施助力医药企业高质量发展。一是逐步扩大医保基金对医药企业的直接结算。目前,部分地方已经开展了医保基金对集采中选企业的直接结算,企业的货款结算周期从原来的至少6 个月缩减为30 天左右,以内蒙古为例,2024 年1-6 月共为164 家集采中选药品配送企业直接结算货款43亿元,为企业节省资金成本近1 亿元。下一步,国家医保局将在更大范围推进医保基金对药品耗材企业的直接结算,帮助企业减轻资金成本。二是引导企业提升能力开拓更大市场。一致性评价、集中带量采购等政策推动我国仿制药产业“减脂增肌”。改变带金销售的灰色发展模式后,绝大多数集采中选企业的技术水平、生产工艺、供应能力持续提升。国家医保局支持鼓励相关企业利用自身技术、供应优势,在保障国内市场用量的前提下,在“一带一路”等国家出口产品或建厂投资,在全球医药市场打造中国制造品牌。
大力支持相关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目前,国家医保局正以编制出台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的方式,统一指导各地规范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各地对接落实立项指南后,医疗机构可依据本地区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和价格水平,合法合规收费。相关价格立项指南将不仅帮助医疗机构健康发展,也对发展相关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持。
明确提出健全支持创新药发展机制。国家医保局指出,要完善“1+3+N”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医药集中采购,系统谋划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深化医药价格管理,健全支持创新药发展机制,推动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加强医保基金监管,优化医保公共服务,落实异地就医结算,做实医保基金预付制度,探索构建以直接结算、即时结算、同步结算为基础的医保科学结算体系。
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要求保险行业持续优化产品和服务。保险业要深刻把握难得的历史机遇,树立大保险观,积极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拓展和丰富保险保障的内涵和外延,持续优化产品和服务,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新形势、新需求。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优势,持续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新型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投资力度,更好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我们认为,国家医保局对健全支持创新药发展的态度明确,针对如何赋能商业健康保险的思路清晰,有利于我国创新药、创新器械的临床使用和商业化发展。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机会来自于:
1.创新药及刚需用药:全球创新活跃,中国产业升级持续进行,需求和供给侧改善明显,投资有国际竞争力及国内转型新品放量标的。1)从全球格局来看,头部制药企业排名跟随大药变化持续变动,我们认为继PD-1、新冠、减肥药之后,双抗、ADC 在肿瘤、自免中的应用将会 成为主要投资主线,中国创新药通过授权交易、New-Co 模式出海提升海外交易质量和数量。 2)从供需结构来看,内需方面,政策周期从2022 年6 月边际向上,全链条鼓励创新政策将进一步改善医保支付,商保支付将初见雏形,刚需用 药、创新品种会成为医药板块业绩最强劲的领域。外需方面,中国企业研发出海的质量已成为全球前三,但仍少有公司建立全球化的销售网络 。供给侧行业加速出清,传统大型药企和biopharma 估值提升,biotech 成为Pharma 的窗口期已过,但将有优质的biotech 凭借管线价值具备全球竞争力。
2.医疗器械:全球创新匮乏,中国设备、IVD 等龙头公司有望叠加政策回暖周期和出海竞争力提升,投资内需回暖且可扩大海外市场份额的公司 1)从全球看,近年来医疗器械颠覆式创新匮乏,中国企业迭代创新追赶。依托于工程师红利、产业链成本优势、强大的本土市场等,高端设备 、IVD 等出海快速增长。 2)从供需看,内需:政策鼓励下设备以旧换新将恢复增长,刚需手术保持较高增长,器械大品种集采基本完成,集采影响减弱且预期稳定;外 需:欧洲、亚洲、南美等对中国器械需求较强,迈瑞医疗、联影医疗、新产业等今年继续维持高增长,国际化继续扩大并且高端升级。
3. CXO:全球需求逐步回暖,生物安全法案并未对中国企业竞争力形成本质影响;建议关注新增订单加速、毛利率企稳、估值便宜的公司。
4. 消费医疗、血液制品、中药:三个行业的共性是以内需市场为主,应紧密跟踪行业需求复苏的边际变化;供给方面,新品类、并购整合能力 决定收入增速,品牌力、渠道力决定市占率、毛利率从而影响利润增速。建议关注有新品类、有并购整合能力的公司。
5. 并购叠加自主可控将成为重要主线,主要体现在上游产业链等领域,投资供给侧市占率稳定或有提升空间的公司。
风险提示:创新药研发进展风险、医保价格谈判价格降幅超预期风险、器械招投标进展不达预期风险、美国相关生物安全法案风险、医疗消费支出复苏不达预期风险。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