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知识点系列之一:M1口径调整 还能定买卖么?
核心观点
央行在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及将制定货币供应量统计修订方案,居民活期存款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或会被纳入M1 统计范围。那么,货币供应量目前如何统计?什么主导了M1 的波动?M1 如何连结经济与市场?口径拓宽后有何影响?
谁在主导M1 的波动?我国货币供应量统计过往经历了四次调整,但主要集中在M2,M1 的统计口径没有大的变化。M1 为狭义货币供应量,占M2 的20%左右,由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存款等五项构成。从占比来看,截至2024 年10 月末,单位活期存款占M1 的80%以上,其中企业活期存款占比30%,但M1 走势对企业活期存款的变化最敏感,今年M1 同比增速从1 月的5.9%一路下降13.3 个百分点至9 月的-7.4%,其中企业部门活期存款的贡献下降了9.2 个百分点、机关团体活期存款的贡献下滑了5 个百分点。
M1 如何联结经济与市场?M1 对于经济基本面的领先性较明显,M1 增速的抬升往往预示着价格、企业利润和经济名义增速等将趋于回升,领先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同比3-4 个季度,领先PPI 同比2-3 个季度。此外,M1 对于市场拐点也有参考意义,除了2014 至2015 年等少数时段,M1 同比增速的拐点与A 股拐点基本一致,伴随着M1 走强,经济修复预期对于债市走势也有明显影响。住户贷款、企业贷款和有价证券及投资这类广义信用扩张能派生出大量企业活期存款后归入M1,因此M1 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居民消费、购房以及企业投资等经济活动。不过,一方面,2018 年以来,地产销售和M1的相关性减弱。另一方面,疫情之后,在经济循环受阻的背景下,M1 对于其他经济指标的指示意义趋于淡化,而广义财政力度对于M1 的带动作用凸显。
口径调整后有何影响?与海外经济体相比,我国M1 统计口径较窄,首先,我国M1 不包括居民活期存款,而美、欧、日M1 中均包括居民活期存款;其次,我国M1 不包括财政活期存款,而美、日M1 都将地方政府活期存款统计在内,欧元区M1 则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活期存款;最后,我国M1 中没有统计非银金融机构活期存款,而美、欧M1 中均包括非银机构活期存款。如果将居民活期存款和非银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纳入M1 统计,今年10 月调整后M1 同比增速降幅从-6.1%收窄至-2.3%,宽口径M1 的趋势并未发生变化,但波动明显降低,主要是加入了居民活期存款的统计,使得M1 对企业活期存款变化的敏感度下降。对于M2 而言,将居民活期存款和非银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纳入M1 并不会改变M2 的统计范围。长期来看,我国未来可能会将现金管理类理财、期限2 年内的银行债券等纳入M2 统计。
风险提示:政策变动调整超预期,经济恢复不及预期,历史经验失效。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