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可转债周报:转债的“年度展望” 可以从何说起?

杨冰/罗凡/陈健恒 2024-11-29 16:29:25
机构研报 2024-11-29 16:29:25 阅读

  转债的“年度展望”,可以从何说起?

      不少投资者已经在准备“年度展望”,但转债的“展望”做起来也许会难一些。这本质是因为转债对估值是敏感的,估值又是多变的,使得转债整体的预测结论容易出现很大变化。我们的一个建议是,相比“预判”,此时更主要的工作应该是给2025 年一个“预案”。在此,我们给出两个可能不同于“传统展望”的分析:

      首先,就“在正股涨\跌的过程中,转债将如何压缩\拉升溢价?”这个问题,我们在报告中,引入一个深度学习模型来测算各类指标对于转债溢价率变动的影响。关键指标包括转债正股涨跌、转债各类基础指标(价格、溢价率、剩余期限、规模等)、正股的性质和技术因子等。

      通过模型我们观察到:(1)“老龄化”的影响可能比预想中要大,短期限、平衡性品种,有着更低的盈亏比;而老龄纯股性及纯债性券,问题就要小一些;(2)即便有赎回的考虑,各期限的股性券都具备不错的盈亏比,尤其是带有较高中期动量的,投资者对其宽容度更高,常见上涨不压溢价、下跌拉溢价的情景。但这种"动量效应",也不适用于最后1 年的老券;(3)3~4 年债性票的高盈亏比,可能是因为市场尚未完全从此前的"退市"、"出库"问题中走出;(4)无论如何,新券是相对安全的选择,盈亏比很少表现得太差。

      而对于中长期表现更重要的估值水平而言,本轮反弹以来,转债估值没有明显推升,因此从年度级别来看,对转债可以较为积极。但需要讨论的是这样的“原地踏步”,是否有契机转为拉升?此前的问题在于,一是股债保持着比较明显的负相关,这一点导致二者不容易同时上涨形成“股债双牛、估值抬升”的情景;二是“增量资金”是明确滞后的。历史上,股票指数过去100 日涨幅达到30%左右,才对转债隐含波动率有更加明显的推动作用。

      此外,我们提示投资者注意(1)分红的ST 规定将从2024 年年报开始实施,需要关注是否存在公司被ST 后,一部分投资者被动“出库"的可能性。

      虽然历史来看,存在类似冲击年份的次年,一般不会再存在大幅冲击;(2)今年转债预案少,明年的上半年是否可能出现阶段性的短缺,是否会有其他投资者出现“稀缺性”的描述,若如此,彼时容易成为年内估值的一个高点;(3)定向转债的动向。

      转债一级情况

      转债一级新发边际“加快推进”,近期新增2 单预案,合计22.52 亿元;股东大会合计审议2 单项目,合计20 亿元;目前合计过会待核准项目合计6单共计88.26 亿元。核准待发项目合计5 单共计72.82 亿元。

      风险

      宏观环境超预期变动,市场政策扰动,个券基本面超预期调整。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