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年度策略:内外循环走向扩张

李浩/李刘魁 2024-11-29 20:19:10
机构研报 2024-11-29 20:19:10 阅读

  核心观点

      投资要点:中国对外加速全球化,对内扩张服务业,看好一带一路产业链、恒生科技及服务业龙头。

      大国博弈的宏观环境下,中国加速全球化势在必行,路径或是从商品全球化到货币全球化,内需是科技发展和全球化的重要支撑:

      结合我们的专题报告《攻守切换——从美国困境看全球经济及中国应对策略》,美国共和党掌舵的影响下,中国扩内需+自主可控的重要性提升。四大趋势值得关注:服务业扩张,传统制造收缩,自主可控和制造业升级,全球化当前是“一带一路”。中国在制造业高完整度的优势下全球化是份额的扩张,与此同时中国制造业自主可控,提升制造业复杂度,利润率扩张。扩内需对应服务业扩张,产业结构优化或指向传统制造业收缩。

      中国经济扩张,加速全球化:中国经济扩张或为主要趋势,加速对外援助和合作,“一带一路”和资本品出海或将受益。

      扩内需,双循环,新消费:扩大内需,对应商品和服务消费扩张,外循环和内循环共振。一方面,商品消费扩张增加进口,促进国际收支更加平衡;另一方面,在体验式消费和即时消费的环境下,消费新模式的利润和规模或更容易被渠道型公司获得,相较于商品消费,服务业在中国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边际影响力或更强。服务业扩张对应投资方向,除了A股部分服务业龙头企业外,多数渠道型服务业上市公司属于港股恒生科技指数成分,关注服务业龙头和恒生科技。

      人民币汇率长期或稳中有升,人民币资产整体占优,美国高通胀高实际利率,美元资产或有风险: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是国际化的必要环境,中国商品全球化到货币国际化过程中吸引资金流入中国各类资产,人民币资产或整体较优,对比之下,美国逆全球化指向美元的逆全球化,高通胀+高实际利率的债务驱动模式明显,美元信用有走弱风险,美元资产或有风险。

      中国加速全球化期间将推动海外需求扩张,但美国逆全球化进程对海外通缩的影响更快更强:中国进一步全球化或带动海外制造业需求扩张,商品通胀有上行动力,但当前,美国在全球的经济影响力仍然较强,美国的逆全球化或减少海外需求,短期海外呈现“缩”的特征或更明显,并且相较于中国全球化扩张,援助、投资、产能扩张这条长期道路,美国的逆全球化或更快落地和见效。

      风险提示:政策发力不及预期;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高;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