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利率债市场投资策略:顺时而谋 乘势笃行

周喜/李济安/王哲语 2024-11-29 21:28:08
机构研报 2024-11-29 21:28:08 阅读

  2024 年市场回顾

      资金价格:2024 年央行进一步完善了政策利率体系,积极开展国债买卖、买断式逆回购等操作,流动性调控能力不断提高。受央行调控和实体融资需求不足影响,2024 年资金价格稳中有降,波动程度明显下降。

      一级市场:2024 年的利率债供给整体增加,其中,国债贡献较多,节奏上偏后置,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均在三季度有明显放量;政金债发行节奏平稳,发行量少于2023 年,可能源于在中央政府加杠杆背景下,政策性银行的“类财政”属性有所弱化。

      二级市场:2024 年债市在“慢牛”和“快熊”中切换,“慢牛”源于基本面持续偏弱、货币政策支持性导向不变以及资金面稳中偏松,利率债供不应求而呈现“资产荒”特征。债市的“快熊”主要由三个因素助推,一是政府债供给预期,二是长债风险调控,三是财政政策预期。

      债市展望

      基本面上,2025 年出口虽面临来自外需和美国政府换届的挑战,但特朗普政府在关税方面的施策时间尚不明晰,“抢出口”的机会仍然存在,因此出口可能是2025 年的“X”因素。制造业投资的着力点聚焦于高端制造、国家安全等领域,有望保持较强韧性;基建发力节奏可能偏后置,根据经济增长情况灵活调整,特别国债资金有望补充专项债和土地出让收入方面的基建资金缺口;地产去库仍需依靠政府发力,投资端降幅或有收窄。消费有望在2025 年获得更多政策支持,例如扩大消费补贴范围和力度,持续性升温则有待于居民收入预期改善。在内需平稳复苏的背景下,预计通胀也以缓步升温为主。更长期来看,当前新旧动能切换的大方向不变,新动能还不足以补位传统动能,因此经济复苏也将温和平稳且结构分化,在此过程中,利率波动中枢仍要下移寻底。

      政策面上,2025 年财政稳增长态度毋庸置疑,支出节奏可能“前紧后宽”,观察外需、内需情况再适时加码;财政支出的重点投向暂难明确,保民生保就业是必然选择,基建、消费都是潜在重点选项。化债是2025年的一大主线,化债能否让地方政府“轻装上阵”,进而打破“财政支出偏慢”和“项目收益不足”的循环,需要且行且看。2025 年货币政策需要畅通“宽货币”到“宽信用”的传导路径,关键在于配合财政、继续宽松,预计2025 年仍有30-40bp 的政策利率调降操作,有100-150bp 的降准空间。不过,汇率因素对宽松节奏的掣肘也需关注。

      资金面上,近年来资金价格的演绎趋势是“中枢下行、波幅减小”,2025年有望延续这一趋势,DR007 波动中枢随政策利率调降而下移,在央行维稳资金面工具愈发丰富的背景下,预计资金面波动幅度进一步下降。虽然2025 年利率债供给量可能会增加2-3 万亿元,但对资金面的扰动基本可控,主要集中在“供给落地”前的短期时段。

      总结来看,2025 年,利率债仍需重视趋势的力量,方向上,预计利率将整体下行,10Y 国债收益率的波动区间为1.7-2.2%;节奏上,年初和三季度可能是两个阶段性高点;期限利差上,预计曲线走陡概率更高。

      风险提示:经济环境变化超预期;政策变化超预期;地缘政治风险超预期。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