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生物周跟踪:中日对比下 我国商保的机遇与挑战?
投资要点
周思考:中日对比下,我国商保的机遇与挑战?
作为全球保险行业发展最成熟的市场之一,日本保险行业已发展了逾140 年之久,曾经历过较为完整的经济周期和保险周期,同时,作为亚洲发达国家的代表,其在社会发展、医疗保障制度等方面对我国均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我们将通过对日本保险行业的梳理,来揭示我国医疗商业保险的机遇与挑战。
从对比结果来看:日本:日本商保及医疗保险体系发展较为成熟,保险规模位居世界第四,其保费深度及保费密度均常年处于远超世界平均水平,随着日本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剧,医疗保险已逐步成为日本的主要险种,而日本医疗保险制度是全民保险制度,个人负担比例较低,此外,为减轻患者因大病而陷入经济困境负担,日本拥有较为完善的高额疗养费上限制度。中国:我国仍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为核心,商业医疗保险补充作用十分有限。而DRG/DIP 支付方式的改革,压制了“补充型”商保,但为“独立型”商保提供了快速发展的理论基础,面对商保在我国医疗保险体系中补充作用的不足,2024 年11 月27 日国家医保局发文称将谋划探索加速推进商保行业积极发展。
整体来看:我们认为,国家医保局这一政策的推出,有望加速解决我国现有商保支付场景受限等问题,切实发挥出商保在居民医疗支付中的积极作用,并有望为医保外创新药械带来更为灵活的支付方式,从而带动创新药械产业的快速发展,我们建议关注创新药械产业链相关公司的投资机会。
三医政策周跟踪
医疗:2024 年11 月27 日,国家卫健委先后发布《关于加强首诊和转诊服务提升医疗服务连续性的通知》及《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指导意见》,并在2025 年底达到阶段性目标。我们认为,这两项举措有效提高了诊疗效率,同时避免过度重复检测等,整体看对检测相关行业可能带来一定程度的短暂冲击,但长期看可以有效节约医保资金,有利于医疗诊疗高效快速发展。
医保:2024 年11 月28 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2024 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结果,我们认为,2024 年医保目录新增创新药数量创历年新高,并且在评审阶段增加了创新性的权重,在谈判阶段充分考虑创新价值,体现出政策对创新药倾斜与支持,创新药已形成较为稳定的谈判节奏和价格预期,我们持续看好创新药行业中长期的投资机会。
医药:2024 年11 月29 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国家组织人工耳蜗类及外周血管支架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公告(第2 号),我们认为,目前集采已进入常态化推进阶段,据历次集采竞价来看,最终降幅相对温和,同时对国产龙头企业集中度提升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行情复盘:板块普涨,化学制剂领涨
涨跌幅:本周(2024.11.25-11.29)医药(中信)指数(CI005018)上涨2.99%,跑赢沪深300 指数1.67 个百分点,在所有行业中涨幅排名第11 名。2024 年以来医药(中信)指数(CI005018)累计跌幅7.8%,跑输沪深300 指数21.9 个百分点,在所有行业涨幅中排名倒数第2 名。
成交额占比环比下降:截至2024 年11 月29 日,医药行业本周成交额3810 亿元,占全部A 股总成交额比例为5.0%,较前一周下降0.1pct,低于2018 年以来的中枢水平(7.9%)。
板块估值回升:截至2024 年11 月29 日,医药板块整体估值(历史TTM,整体法,剔除负值)为27.81 倍PE,环比增加0.79。医药行业相对沪深300 的估值溢价率为135%,环比增加3.8pct,远低于四年来中枢水平(141.5%)。
细分板块涨跌幅分析:根据Wind 系统中信证券行业分类看,本周(2024.11.25-11.29)医药子板块普涨,其中涨幅排名前三位的分别为化学制剂(+4.8%)、中药饮片(+4.6%)及医药流通(+3.9%)。
根据浙商医药重点公司分类板块来看:本周(2024.11.25-11.29)医药子板块同样普涨,其中涨幅排名前三位的分别为创新药(+5.6%)、API 及制剂出口(+5.3%)及仿制药(+5.3%)。个股来看,创新药板块中贝达药业(+12.1%)、再鼎医药(+11.6%)和智翔金泰(+8.5%)涨幅居前;API 及制剂出口板块中司太立(+15.8%)、天宇股份(+6.7%)和健友股份(+6.5%)涨幅居前,仿制药板块中海思科(+13.8%)、华东医药(+11.0%)和信立泰(+9.7%)涨幅居前。
整体来看,医药估值和持仓仍处于历史低点,投资者在底部震荡中待医药板块催化。国内医药行业处于供给侧改革的深水区,创新升级、渠道结构变化,成为主要方向,这个过程中,医院院外产品更受益于老龄化加速趋势、创新药械鼓励性政策影响下进入兑现期,更重要的是,随着医疗环节改革的深入,我们判断医药价值链也将发生比较大的重构,这个过程中,处方外流、医药CSO、各环节集中度提升成为必然趋势,也将呈现更多的投资机会。
行业最新观点:供给调整中,创新增量拉动效应逐步体现。
我们认为医药新旧动能的切换,未来一个阶段将会持续,创新药械、供给出清或格局较好的领域(创新药配套产业链、大输液、精麻药、血制品、医药流通、中药OTC)或受益于需求端的慢复苏,可能成长性更好;但同时,我们也提示在医改综合政策的影响下不排除部分公司渠道调整带来的失速可能,而这种调整过程中营运效率变化市场被投资者忽略,对公司的成长性预期带来误判。
落实到具体投资建议上:
看好院外销售为主,品牌力强,对下游渠道把控力高的公司,比如:东阿阿胶、同仁堂、云南白药、羚锐制药、华润三九。
看好CXO 新业务持续拓展下业绩增长持续性,比如:药明康德、泰格医药、凯莱英、康龙化成。看好盈利能力提升,现金流好转的科学服务标的,如泰坦科技、诺维赞、皓元医药、毕得医药等。
看好创新药支持政策推进,以及国际化竞争力持续提升下创新药公司估值提升弹性,比如:迪哲医药、泽璟制药、康方生物、荣昌生物、智翔金泰、先声药业、复星医药等;
重视原料药行业底部不同公司成长弹性,比如:仙琚制药,普洛药业,健友股份,奥锐特,国邦医药等
看好新业务持续拓展带动成长能力及盈利能力的提升的流通标的,比如:上海医药、九州通。
风险提示
行业政策变动;研发进展不及预期;业绩低预期。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