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债周策略:如何看待转债ETF扩容对市场的影响
如何看待转债ETF扩容对市场的影响
转债ETF在24年规模扩容明显,部分资金来源可能为新进入转债市场的增量资金,但也有可能部分为主动管理产品向被动投资产品切换的资金,若将第二类的趋势线性外推,会对转债市场和个券估值造成哪些结构性影响?
我们认为可以从指数权重和公募主动管理产品转债偏好的角度分析上述问题,中证转债指数采用可转债市值加权计算,而可转债ETF基金经理主要采取分层抽样复制法构建基金债券投资组合,并根据标的指数成份债券及其权重的变动而进行相应的调整。因此我们判断市值越大的转债在可转债ETF产品中持仓比例越大,单位增量资金也会根据持仓转债市值大小进行分配。
而公募主动管理产品对各转债的配置权重受基金经理风险偏好和投资策略的影响,而非根据市值加权。我们分析了截止24年Q3的公募转债配置偏好(偏好度:公募持有该类别转债总市值/公募持有转债总市值-在市该类别转债总市值/在市转债总市值。详细内容可参考《转债年度策略:溯权益定价旧往昔、迎被动投资新增量》),可以根据偏好度指标分析公募基金转债市值持仓结构和市场转债市值结构的差异。
从最新24年Q3的数据来看,公募基金对于稳定(包括金融、公用事业等行业)配置偏好度低,对于科技、制造、周期、消费医药板块的配置市值占比高于市场;公募基金股性转债配置偏好度较低;对大余额转债配置偏好度较低(余额50亿-100亿)。
若可转债ETF规模维持增长趋势且负债端从主动管理产品切换至被动投资产品的行为持续,公募偏好的转债类型或呈现估值的相对走弱,如科技、制造等板块的转债估值较稳定板块走弱;平衡转债估值较股性转债走弱,小盘转债估值较大盘走弱。
上述是我们对于转债ETF扩容对市场影响的分析,但我们认为负债端从主动管理产品切换至被动投资产品的行为持续性有待跟踪,可能会在25年出现逆转。当24年前三季度股票市场偏弱,转债市场受信用风险影响有所调整,部分投资者可能以防御的思路左侧配置可转债ETF分散风险。但当前股票市场回暖,投资者预期升温,主动管理产品仓位更集中,且配置策略更有针对性,因此容易相对中证转债走出超额收益,后续转债相关的主动管理产品或有所扩容。
周度转债策略
重要会议前,投资者对25年经济复苏斜率仍有较强的预期,若近期经济数据有进一步的转好,那么我们判断数据和预期的共振股票市场或呈现短期的上升;总体来看,我们维持中期股票市场区间震荡走势的判断。
本周转债估值有所修复,我们认为当前仍处于固收投资者回补转债仓位前中期,后续转债估值仍将维持修复的趋势;两类策略较易获取估值修复的超额收益:(1)正股有资金增量流入的转债品种,机构投资者回补转债资产时,前期机构参与度较高的“白马”转债或受益于增量资金而增加转债估值上行的可能,建议关注新23转、立中、国泰、晶能、温氏、奕瑞等标的;(2)低估值平衡转债,如华友、弘亚等标的。
风险提示
市场风险超预期、政策边际变化。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