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周报:12月钢材价格或延续震荡走势
行业观点:短期需求有所支撑,未来关注冬储情况事件:截至11 月29 日,五大品种螺纹钢线材、热轧、冷轧、中板价格分别报收3469 元/吨、3772 元/吨、3531 元/吨、4159 元/吨、3578 元/吨,周环比变化-0.03%、-0.01%、+0.87%、+0.45%、+0.34%。本周五大品种产量861.5 万吨,周环比下降7.8 万吨。247 家钢铁企业日均铁水233.87 万吨,周环比下降1.93万吨,高炉产能利用率87.8%,高炉开工率81.62%,较上周分别下降0.73 个百分点和0.31 个百分点。短流程企业,电炉产能利用率53.51%,电炉开工率68.35%,较上周环比下降0.19 个百分点和1.43 个百分点。库存方面,本周钢材总库存1173.47 万吨,周环比下降16 万吨。其中社会库存环比下降9.94 万吨至788.1 万吨;钢厂库存环比下降6.07 万吨至385.37 万吨。需求端,本周五大材合计消费量877.51 万吨,周环比下降0.69%。其中,螺纹钢、线材、热卷、冷轧、中板本周表观消费量周环比分别变化-3.78%、-5.25%、-1.04%、+3.80%、+5.32%。成本端,根据钢联数据对于114 家钢厂铁水成本统计,本周样本钢厂铁水成本(不含税)2555 元/吨,较上周下降3 元/吨。吨钢毛利方面,截至11 月29 日,高炉螺纹钢、热轧板卷、冷轧板卷吨钢毛利分别为-245元/吨、-156 元/吨、+122 元/吨,周环比变化-28 元/吨、+10 元/吨、-2 元/吨。
根据Mysteel 统计的247 家钢铁企业盈利率,本周51.95%的样本钢企处于盈利状态,较上周下降2.6 个百分点。
观点:本周行业供需两端延续平稳走势,对应钢材价格小幅度波动,且波动浮动在本周明显收窄。我们认为,虽然年末政策进入空窗期,政策预期对于钢材价格带动作用有所减弱,但需求端在即将进入12 月时,也并未出现明显下滑,对钢材价格形成了一定支撑。具体看,主流贸易商建材成交量在11 月份日均成交11.56 万吨,较10 月仅小幅下降5%;另一方面,库存在11 月份持续保持下降走势,库存绝对值继续探底。展望12 月,目前钢厂有减产动作,供给端或环比下降,但需求端或逐步转向贸易商冬储。考虑到目前钢材市场价格与贸易商心里价位有一定差距,钢厂与贸易商之间在12 月或在博弈中寻求合理价位,并维持震荡走势。
股票观点:关注优质钢企估值修复机遇
截至11 月29 日,钢铁(申万)指数报收2143.51 点,周上涨1.43%。同期万得全A 指数报收5122.20 点,周上涨2.15%。
估值角度看,板块整体市净率0.95 倍,处于近五年42.08%分位。其中,冶钢原料当前市净率1.51 倍,处于近五年的12.79%分位;普钢当前市净率0.77 倍,处于近五年46.74%分位;特钢当前市净率1.44 倍,处于近五年14.81%分位。
我们认为,未来板块逻辑主要关注方面:
一. 强烈看好低估值钢铁公司价值修复:a)虽然近期行业盈利差,但受益于2016 年供给侧改革成果,大部分钢铁企业资产负债率、可用现金、未分配利润等指标优良,股价明显低估。b)钢铁板块破净公司集中,多家破净公司主动维护市值,。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多家公司已发布或实施回购计划,主动发力维护市值。c)钢铁行业即将迎来反转拐点。
史上最大规模化债以及地产扶持政策陆续出台,下游需求将明显改善。前3 年行业盈利持续下滑,中小企业开始出清,行业格局持续优化。供需同时发力,拐点即将出现。建议关注破净、优质标的:三钢闽光、华菱钢铁、新钢股份、新兴铸管、首钢股份、宝钢股份、南钢股份。
二. 地方化债有望带动管道公司需求释放。11 月8 日,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11 月8 日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从2024 年开始,我国将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 亿元,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 万亿元。再加上这次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6 万亿元债务限额,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 万 亿元。在此之前,发改委新闻发部会再次提及城市官网更新改造,地方管网建设改造未来5 年预计达到总量60 万公里,总投资需求4 万亿。优先解决存在安全隐患的老旧管网改造,加快具备施工条件的项目今早开工。
中长期加强官网建设改造任务。周六财政部发布会再次提及要加大力度解决地方债务风险。我们认为,管网需求有望在政策支持叠加地方政府投资回升的背景下,释放有效需求。建议关注:新兴铸管、友发集团、金洲管道。
风险提示:钢铁企业大面积复产,国内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等。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