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收益点评:央行连续购债 会代替降准吗?
本周五央行公布11 月国债净买入2000 亿元,且开展了8000 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合计投放一万亿流动性,如何理解11 月的大量投放?后续是否还有降准?
对债市有何影响?
万亿流动性投放为地方债发行保驾护航。11 月置换债发行开启,据DM 统计,截至11 月29 日,共有24 地披露发行计划,规模超1.47 万亿元。截止下周五(12月6 日),再融资地方债发行规模累计约1.6 万亿,按照2 万亿总规模测算,发行进度接近80%。因此,从发行进度和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配合来看,地方债供给担忧已经基本解除,本周市场加速抢跑,前期因供给担忧下跌的超长债日内一度突破2.20%。
3 个月期限的买断式回购符合地方债发行的流动性需求,但参考MLF 出台后的期限变化,后续或有可能延长至1 年。10 月、11 月的买断式回购期限均并不算长,分别为6 个月还3 个月,主要为满足中短期内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需求。但参考MLF工具出台后3 个月和6 个月工具的逐步淡化,后续买断式回购可能也有期限延长的可能。
央行购债下银行利率敏感度指标风险或也有缓解,助推地方债供给压力减轻。此前市场对于地方债超长期限供给放量导致银行风险指标受限存在一定担忧,但从近期央行购债情况来看,10 月中债托管中地方债“其他”机构环比增长5296 亿元,接近10 月央行买断式回购规模,我们推测央行或也有通过向大行买长债的方式间接减轻银行利率敏感度风险指标压力的可能性,增强其对超长地方债的承接能力,帮助市场顺利消化大量置换债供给。预计明年央行对债券的购买或也将逐步常态化,以代替MLF 和降准工具。
从近期地方债机构行为来看,保险的承接能力也不弱。11 月保险二级市场上净买入地方债1358 亿元,为今年以来第二大单月规模,其中10 年以上期限净买入1334 亿元。此外,券商、农商行也是重要的买盘,单月净买入地方债457 亿元、223 亿元。
降准等流动性对冲手段市场已经提前交易,后续若降准落地可能为利好出尽。回顾2015 年置换债大量发行期间,央行多次降准以投放流动性,而潘行长提及预计年底前择机降准,因此年内还存在降准的可能性,幅度在50BP 的概率可能下降。但对于市场预期来说可能已经交易比较充分,无论是11 月的公开市场操作还是12月或有的降准,可能对债市并非新增利好。
债市策略上,近期地方债发行情况较好、同业存款降息、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投放大量流动性,我们认为短期内利好兑现较多带来市场行情快速上涨,10 年期国债收益率可能仍有向下突破空间,但2.0%关键点位附近的止盈压力可能也较大,可能会回归震荡或小幅回调,因此我们建议在曲线快速牛平后,可以逐步降低久期保留收益,不宜进一步追涨。
风险提示:央行超预期收紧货币政策、理财大规模回表引发市场波动、机构行为大幅趋同形成正反馈。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