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固定收益月报:供给冲击有限 年末利率易下难上
12 月债市前瞻:供给冲击有限,年末利率易下难上12月预计央行持续呵护流动性,供给冲击有限。从11月最后两个交易日来看特殊再融资债集中发行对债市冲击有限,主要是央行积极投放流动性,尤其是MLF操作改到25日后,月末流动性通常较充裕。11月央行综合使用质押式逆回购、买断式逆回购、国债现券买卖、MLF四大工具净投放资金2606亿元,以对冲MLF到期和政府债供给冲击,资金分层显著好于季节性。展望12月,预计央行继续通过四大工具和降准呵护流动性,以抵消12月MLF到期、政府债供给及年末实体部门资金需求的冲击,资金分层情况有望继续好于季节性。
12月利率易下难上。从债市季节性变化来看,12月受到年末货币倾向宽松、银行理财和保险等机构提前配置长端利率债等因素影响,利率往往下行。当前货币政策坚持保持支持性立场,叠加政府债供给冲击影响有限,12月债市或延续季节性规律,易下难上。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央行多次提示银行减少“规模情结”,且金融业增加值核算方法已做调整,银行冲击“开门红”动力可能有所下降,因此“抢配”力度可能有所减弱。
12月市场或围绕资金面和政策面交易,关注年末配置行情。在12月配置行情、明年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预期下,债市向好趋势尚难扭转,若政策超预期可能对债市造成一定扰动,建议关注调整中的增配机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前,预计十年国债在2.0~2.1%、30Y国债在2.15~2.28%区间震荡;会议后若宽松预期重燃,利率或再度突破前低。此外,优化非银同业存款利率自律管理的倡议意味着同业存款利率趋降,广谱利率延续下行趋势,比价优势下关注同业存单、高等级短久期债券的配置机会。
11月债市回顾:市场博弈焦点由供给逐步转向政策预期1、 收益率震荡下行。
2、 新“月末效应”下,资金面维持宽松。
3、基金久期和交易所杠杆率续升,但换手率月末微降、隐含税率走扩。
4、利率债净融资创年内新高。国债发行规模较上月有所下降。地方政府债发行规模环比大幅提升。同业存单净融资额由负转正,发行利率下行。
经济数据:10 月工业企业利润降幅收窄;11月制造业PMI扩张加快,地产反弹动力趋缓,出口量价均走强。
海外债市: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倾向逐步降息,美国10月核心PCE创4月以来最大增幅;美债上涨,新兴市场跌多涨少。
大类资产表现:美元>可转债>原油>中债>沪深300>生猪>沪金>螺纹钢>沪铜。
风险提示:经济复苏进程不及预期,政策落地效果不及预期,监管政策超预期,风险偏好变化。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