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研究报告:12月利率 再创新低

刘郁/谢瑞鸿/龙海文 2024-12-02 08:49:22
机构研报 2024-12-02 08:49:22 阅读

  十一月债市,意外之喜

      复盘11 月债市,“暗线”利多战胜“明线”利空,10 年国债走出13bp 的强势下行波段。从定价影响因素来看,化债专项债年内增发规模、速度及期限结构是利率上行的三大扰动,偏弱的信贷数据、月末宽松的资金面、一级市场较强的承接力则是利率下行的三大支撑。

      11 月债市“预期差”背后的逻辑,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切入进行总结:首先是央行对于资金面的呵护不容忽视,税期后央行逆回购延续大额投放,月末MLF、买断式逆回购、央行净买入规模规模分别达到9000、8000、2000 亿元。其次是买断式逆回购可能有效缓解了集中发行的压力,3-6 个月的中期投放在效降低资金淤积概率之余,其与超长地方债高票面间形成的息差空间,也有利于提振银行承接的意愿。

      供给高峰已过,资金面或无忧

      从季节性规律来看,12 月资金面波动因素主要来自于跨年,年末资金利率显著上行。但在新“月末效应”下,预计央行也将通过投放买断式回购、买入国债等方式投放更低成本的中长期稳定资金,且12 月仍有一次潜在降准25-50bp 的机会,预计资金面大幅收紧的风险可控。

      此外,我们测算12 月政府债净发行约1.1 万亿元,环比回落约7000 亿元,12 月整体供给压力不大。

      基本面数据修复和政策预期双重扰动

      11 月制造业PMI 回升0.2pct 至50.3%,实现“三连升”,除了外需在“抢出口”之余,指向内需得制造业新订单指数同样回升0.8pct 至50.8%,数据或反映企业有进一步加大采购扩大生产规模的意愿,进入“主动补库存”阶段。

      金融数据有望迎来修复。首先票据利率指向信贷边际修复,其次商品房销售增长或继续带动居民中长期贷款修复。不过11 月金融数据大幅改善的概率可能也比较小,一方面票据利率虽然在月末趋于反弹,但和往年同期相比,仍然处于较低的位置;另一方面,企业投资加杠杆的意愿可能仍然比较低。

      经济数据的改善可能主要集中在以旧换新政策支持的消费领域,投资预计仍将维持低位。

      12 月也将迎来两大重要会议(年末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过从往年来看,这两个会议的主要内容主要是方向上的引导,并不会涉及具体规模落地,比如具体赤字率、增加多少政府债券规模等信息,债市主要担忧的财政大幅发力的预期,可能要等到明年两会。

      长端利率有望向下突破2.0%

      12 月利率走势具有明显季节性下行特征。从利率下行节奏来看,短端往往在T+8 日至T+9 日区间开启下行,长端则在T+12 日至T+14 日迎来拐点。利率下行的季节性与估值性价比水平存在一定关联性,性价  比越高,利率下行的幅度往往越大,但利率的运行方向与估值性价比或无必然联系。

      推动收益率下行的重要力量是交易盘的增持诉求较强。年末的排名冲刺或是基金在12 月大额买债的主要逻辑。这一现象在2023 年末体现得较为极致,1-11 月表现中等偏弱组别在12 月的收益表现更为占优。

      当前市场可能已经提前消化了年末增量供给带来的利空预期,12月债市的博弈焦点可能转为基本面扰动、政策预期变化、存款利率规范化下的机构行为,整体来看仍偏多头。

      10 年国债收益率有望持续向下突破2.0%,1.95%可能会是阶段性的下行阻力。当前的长端定价正好处于公允水平附近,历史上当12 月债市收益率起步于中性偏低点位时,10 年国债收益率月内下行空间大约为6-7bp,因此5-10bp 的“超额下行幅度”依然可期。从节奏来看,各期限收益率已经创新低,月初可能容易震荡,中下旬下行或更为顺畅。

      对应至品种选择上,对于交易盘而言,12 月初市场可能会优先博弈非银常配的存款替代型品种,随后若长短端期限利率明显走扩,7 年国债、10 年国开、30 年国债等高弹性品种可能均是较好的配置标的。

      对于等待进场的配置盘而言,在11 月地方债增发期间,10 年、30 年地方债均具备配置价值。

      风险提示

      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财政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