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周报:“跨年行情”的规律与应对

王以/方正韬 2024-12-02 13:48:24
机构研报 2024-12-02 13:48:24 阅读

  核心观点:以赔率思维布局“跨年行情”

      上周A 股迎来反弹,下半周成交额回升,投资者关注“跨年行情”。我们认为:1)PMI 连续3 个月回升、美元流动性阶段性缓释和政策预期升温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或为“跨年行情”交易的有利窗口,但持续性面临国内政策力度和成效、海外关税政策风险和资金面的多重考验;2)历史上“跨年行情”受益于稳增长/产业政策的内需/成长板块占优,此外年末排名压力下公募筹码有高低切换需求。短期风格大概率收敛而非切换,配置上重视低估值、低筹码、低动量且景气边际改善的社服/食饮/化工/美护/医药等,科技成长继续内部轮动;中期把握内需消费和先进制造两大线索。

      历史上“跨年行情”受政策预期等驱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为有利窗口三季报披露后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A 股常出现“跨年行情”,驱动力主要为政策预期、盈利预期视角向次年切换、险资“开门红”布局等。复盘2010年以来的“跨年行情”:1)“跨年行情”出现频率较高,但仅2012、2019年持续至次年,而2013-2015、2018、2020-2022 年行情高点均在当年12月出现,平均持续37 天,Wind 全A 平均上涨11.4%;2)政策驱动下“跨年行情”交易可能抢跑,持续性取决于政策、流动性和基本面能否形成共振,结束往往伴随其中之一走弱;3)12 月指数行情呈现一定动量特征,全A涨跌幅与前11 个月涨跌幅正相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赚钱效应”较好。

      关注受益于稳增长/产业政策的内需/成长板块和公募筹码洼地复盘来看,结构上关注三点特征:1)“跨年行情”中大盘略占优,非银/建材/地产/轻工等受益于稳增长政策的板块,以及传媒/军工/电子等受益于产业政策的成长板块占优;2)会前博弈、会中平稳、会后分化:12 月初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大盘占优,食饮/家电/社服/地产/非银等领涨,其中社服(节日消费)、家电(抢出口)具备季节性景气逻辑;会议中波动较小;会议后至12 月底红利占优,稳增长年份资源和消费品领涨,其它年份成长板块领涨;3)年末排名压力下公募筹码有高低切换需求,公募存量博弈年份(如2021 年)申万一级行业12 月涨跌幅与三季度公募配置系数负相关。

      本轮“跨年行情”或具备一定基础,但持续性面临考验从基本面、流动性和政策预期上看,本轮“跨年行情”或具备一定基础:1)基本面,PMI 连续3 个月回升且强于季节性,我们跟踪的中观景气指数亦环比改善;2)流动性,特朗普组阁和关税表态后“靴子落地”后美元指数、美债利率有所回落;保险负债端保费收入同比年初以来回升,险资、ETF或为资金面提供增量;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政策预期升温。但持续性面临考验:1)政策力度和成效尚待验证,广义财政扩张向信用周期的传导仍需时间;2)特朗普正式上台前,潜在关税政策的负面影响可能被反复交易;3)主题赚钱效应和交易型资金回暖的持续性有待进一步观察。

      配置建议:短期重视低估值、低筹码、低动量的交集品种市场缩量后迎来反弹,空间上当前综合环境或介于今年5 月和23Q1 之间,节奏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或处于有利窗口。近期边际定价权有变化迹象,但上周下半周交易型资金与市场情绪同步回暖,风格大概率收敛而非切换。

      短期重视低估值、低筹码、低动量的交集品种,其中社服/食饮/化工/美护/医药近期景气已出现边际改善;此外,科技成长继续向新题材轮动,关注AI/谷子经济/人形机器人等。中期把握两大线索:1)内外需剪刀差收敛对应的内需消费;2)产能周期25H2 有望迎来拐点对应的先进制造。

      风险提示:国内政策力度和效果不及预期;海外政策不确定性超预期。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