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类评价和管理指引》及其配套文件的解读:持续规范网下报价行为 引导价值发现

机构研报 2024-12-02 17:38:12 阅读

事件:为进一步规范网下投资者报价申购行为,中证协制定了《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网下投资者分类评价和管理指引》(以下简称《分类评价和管理指引》或新规)及其配套文件,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继10月份《网下投资者管理规则》修订稿落地后,时隔1个多月,此次新规发布是对新“国九条”、“科创板八条”中有关询价定价配售意见的进一步落实,比如整治高价超募、抱团压价等情形,将进一步规范网下投资者报价行为,有助于网下投资者发挥专业能力,推动形成良好的网下发行市场生态。

    延长网下报价行为监测期至3个月,异常报价申购认定加入定性因素。本次新规明确六类异常报价申购情形,按照项目初步询价日首日,将异常报价申购情形监测期延长至三个月,相关监测指标按照不同市场分别统计,进一步提高监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在异常行为认定考虑因素方面,综合申购数量、发生频率、定价依据、全部网下投资者报价情况、股票价格波动情况、公司基本面、上市公司重大信息和市场整体走势等因素,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认定。新增定性认定标准 ,即网下投资者接近异常报价申购指标且多次实施同类型异常行为的,认定为相应类型的异常报价申购行为。

    多种排序方式综合确定报价一致性显著较高的对象。新规进一步优化了网下投资者报价一致性显著较高监测指标的筛选方式,将监测指标按照一种或者几种方式进行降序排列,明确共同参与的项目数量明显较少的情况不纳入统计。新增特殊情形:若投资者未对公司基本面作深入研究分析,使用相同报价策略导致出现报价相同或者报价高度相似异常报价情形的,也会被视为报价一致性显著较高,以此引导市场重视新股投资价值的分析,充分发挥价值发现功能。

    报价偏离度的认定参照系调整为二级市场股价。调整偏离度的参考价格标准——由“四个值”孰低值调整为“上市后一定期间成交均价”。上市后一定期间是指:上市后60个交易日、上市后120个交易日。偏离度认定的参照系,从首发报价体系,切换到上市后的二级市场表现体系,将引导网下投资者弱化对网下报价博弈特征的分析,更注重对新股二级市场中长期投资价值的研究挖掘。按照新指标体系进行回测,触发偏离度较高的概率较低。20-24年上市且上市满60日/120日的样本,在指定区间内成交均价相对首发价格的偏离度较高的样本各自占情形一/二的比重不足1%。报价一致性显著较高、报价偏离度较高情形的投资者比例由协会与交易所协商确定。

    异常名单认定更严格,取消精选名单评价机制,拟研究推出“白名单”。《分类评价和管理指引》明确了实施名单分类的各种适用情形,以及相应的自律惩戒措施,若被列入限制名单,最长36个月内不得参与网下询价和配售业务。此次修订,对异常名单的认定标准及惩戒措施作出了较多改动,进一步严格了触发条件,进入关注名单后12个月内再次实施异常报价申购行为即会被列入异常名单,网下询价申购限制期从原来的2个月延长至3个月,且届满后需重新提交注册申请。对于网下投资者被列入关注名单、异常名单、限制名单等情形的,协会和证券交易所等相关单位可将其作为重点监管对象,通过增加抽查或检查频次等方式加强监管。为落实“科创板八条”相关要求,取消精选名单评价机制,协会将在整合、优化精选名单相关标准的基础上,研究建立网下专业机构投资者“白名单”管理制度。

    风险提示:需警惕新股上市后股价波动、投资者参与度变动、发行制度进一步调整、申报企业质量及数量变化等风险。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