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信用策略:抢跑行情下 信用轮动的节奏

杨业伟/王春呓 2024-12-02 17:38:30
机构研报 2024-12-02 17:38:30 阅读

  11 月债市收益率震荡下行,交易主线是重要会议、后续政策发力和地方债供给冲击。第一周(11/4-11/8),美国大选、美联储议息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陆续落地,特朗普赢得选举后,市场预期出台更大力度的财政刺激政策;美联储降息25bp,有利于国内货币政策打开空间;人大常委会确定了6 万亿再融资专项债+4 万亿化债的新增专项债,本周利率震荡下行,信用持续修复。第二周(11/11-11/15),10 月通胀、社融数据均较弱,11 月12 日,河南公告将发行再融资专项债,市场担忧地方债供给冲击。本周利率债和信用债均窄幅震荡。第三周(11/18-11/22),继续围绕地方债供给交易,而11 月21 日和22 日,地方债发行结果较好,走出利空出尽行情。

      第四周(11/25-11/29),地方债供给仍是市场主导因素,本周地方债净融资超9000亿,但整体来看供给冲击有限。叠加银行理财自建估值模型,以及周五同业存款自律协议落地,第四周利率和信用债收益率均快速下行。

      近期债市走牛主要可归因于化债政策落地、地方债供给冲击有限、年末机构抢跑。首先,化债或加剧信用债资产荒的格局。对于债券而言,化债将会导致债券供给下降,且城投债紧缩周期可能延续,对于机构而言,主要是国股行增配地方债,而中小行的贷款、保险的非标更多被置换,则相关机构的配置需求将提升。其次,央行主动投放流动性,地方债密集发行影响不大。11 月特殊再融资债集中发行,但发行投标结果好于市场预期,约71%的发行利差与下限差距在5bp 以内,这与央行的流动性投放有关,10 月央行开展了5000 亿买断式逆回购,或集中用于地方债,另外11 月央行开展8000 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此外,年末机构抢跑是近期利率快速下行的重要原因。

      过去几年,债市在12 月份普遍存在抢跑。这是由于临近年底,政策不确定性逐步落定。且年度考核的机构往往在年末增配债券,为下一年配置做准备。考虑到市场的学习效应,抢跑或进一步提前。

      债市抢跑行情下,信用债由短债向长端轮动,全月看中长端信用债下行更多。以城投债为例,本月第一周,各等级1 年期,隐含AA 及以上的3 年期、隐含AA+及以上的5 年期估值下行幅度靠前,第二周、第三周,行情向更低等级、更长期轮动,到本月第四周,隐含AA-3 年期、隐含AA 及以下5 年期、隐含AA(2)及以上10 年期表现更强。全月来看,中长端和超长端表现更为强势,隐含AA(2)及以上的3 年期和5 年期城投债,以及隐含AA 级以上的10 年期城投债,累计下行均超过20bp。虽然超长信用债估值快速下行,但无论是超长债的成交规模和占比,还是低估值成交占比,与6-8 月均有较大差距。长信用债的交易热度并未明显恢复,流动性仍是隐忧。

      若把年内估值低点作为阻力位,整体中长端下行空间更大,此后有望进一步轮动。城投债方面,化债资金落地后,中短期、中高等级的城投债安全边际进一步强化,距离年内低点差距不大。考虑到化债计划安排到2028 年,3 年以内的城投债政策风险较低,3Y AA(2)、1Y AA-当前估值分别为2.37%、2.35%,距前低分别还有24bp、26bp 的空间,建议关注。产业债方面,不同资质的估值分化明显,短期、中高级估值非常接近年内低点,而隐含AA-各期限、隐含AA 5Y 产业债估值距前低都超过40bp,不建议资质过度下沉,隐含AA 3Y 的产业债离年内低点21bp,有一定性价比。二级资本债方面,隐含AA+ 5Y 与年内低点差15bp,隐含AA 3Y 和5Y 与前低分别差14bp、20bp。

      同业存款自律机制落地之后,短端信用有望继续下行,长端资本利得或更为丰厚。我们预计12 月抢配行情或延续,一方面,随着地方债发行高峰平稳度过,货币政策维持平稳宽松预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债市走强趋势难以扭转,另一方面,同业存款自律倡议下调可能成为新的利率下行动力,后续理财、货基等存在赎回同业存款,转投其他资产可能。同业存款利率下调将带动短端的下行和资金的宽松,且当前短端信用利差处于中高历史分位数,而中长端信用债的空间也有望打开,且长端资本利得或更为丰厚。考虑到当前超长信用债的流动性仍有瑕疵,交易盘谨慎参与。3 年内城投债安全垫较厚,3-5 年城投债需提高资质,建议限制在强区域主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后,市场或将交易政策预期及政策效果,关注调整出的机会。

      风险提示:政策变化超预期、数据统计口径存在误差、赎回负反馈超预期。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