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月度策略思考:年末机构“抢跑”有何规律?

机构研报 2024-12-02 20:19:24 阅读 360

  一、基本面:新一轮政策博弈或开启

      稳增长政策效应仍在释放,但边际上开始弱化。同比看,经济内生动能维持韧性,四季度经济数据预计不弱。但环比看,本轮一揽子增量政策的效果或正在弱化。四季度经济数据而言,考虑到10-11 月读数不弱,四季度GDP 增速或在5.2%左右,对应全年经济增速有望实现5%。

      12 月聚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后,债市如何表现?(1)日历效应看:2018年以来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收益率多窄幅波动;会议后伴随机构抢跑行情、市场提前交易“宽货币”等,收益率下行的年份多于上行,10y、1y 国债平均下行8bp、16bp。(2)展望会议定调:考虑到2025 年系“十四五”收官,宏观定调预计保持积极,需重点关注各维度政策力度会否加码,尤其是稳增长方面:房地产、“两重”和“两新”表述的边际变化。

      二、货币条件:缴款高峰已过,央行操作积极,跨年资金风险有限1、非银同业存款降价倡议落地,到期后或主要转为配置存单或进行货币市场融出等。(1)同业定期:关于“限制资产”的指标问题,此前部分机构或考虑将同业活期转为同业定期,并附加“可无条件提前支取”的方式解决,倡议中同业约期被“限价”(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0.35%),机构开展意愿或明显弱化。

      (2)配置存单:目前重要货基定期存款中可提前支取部分的规模或在6049 亿元。从比价的角度考虑,对于存单等短端资产的配置或有所增强。(3)非银融出:非银趴账资金利率偏高的问题解决后,或有利于融出意愿的提振。

      2、资金展望:置换债的扰动高峰已过,计划显示12 月节奏更加均衡,预计至年末单周缴款压力相对可控;综合考虑税收、财政支出及缴款资金回流等因素后,年末政府存款或对超储有一定补充。央行积极对冲下,银行体系资金面或保持相对平稳,从季节性看DR 价格或小幅下行,主要关注分层压力变化。

      三、机构行为:供给端压力边际缓解,需求端关注机构“抢跑”规律1、供给:新增一般债、新增专项债的剩余额度不多,仍有1077 亿特殊再融资债券和9148 亿置换债待发,预计12 月政府债净融资下行至1.2 万亿。

      2、需求:12 月受银行指标考核影响银行自营和银行理财配债力量进入淡季,但基金和保险存在年末“抢跑”规律,叠加央行可能继续通过买债积极对冲政府债券发行,有望推动需求表现继续改善。

      3、供需结构:12 月供给压力边际缓解,需求呈继续修复状态,央行操作积极、财政资金回流、机构抢跑等因素影响下预计债市情绪偏好。

      四、债市策略:拉长视角,为明年提前布局

      当前债市处于年内低点,不降息情境下向下赔率不大,但从政策锚定价和机构提前配置的角度去看调整风险也有限,考虑到票息收益以及明年或仍有20-40bp 降息空间,可根据账户属性尽早布局交易机会。

      (1)宽货币可以期待,落地时点可能靠前。明年或仍有20-40bp 降息空间,就节奏来看近期美元指数走弱,特朗普关税的推进流程较为复杂,贸易摩擦落地之前人民币汇率短期约束有限,不排除货币政策年初积极发力的可能。

      (2)短期债市上行风险不大。从政策锚的角度看,调整空间有限,2.1%上方具备较高的配置性价比;从债券票息价值的角度来看,票息具备抵抗风险能力,即使明年一季度降息未落地,10y 国债4 个月的票息也可抗7-8bp 的收益率上行波动,拉长视角可为明年提前布局。

      (3)关注跨年的提前配置行情,以及对各类品种的买入节奏。利率债存在基金和保险有抢跑行为,关注30-10y 的利差压缩机会;存单的买入主力是货币基金和大行,农商行和理财季节性偏弱,跨年时点驱动收益率下行的力量或不强;信用债年末由于账户流动性管理要求高,需求通常有限。

      风险提示:流动性超预期收紧,宽信用政策持续发力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