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行业点评:AI应用B端商业闭环形成 国产算力有望迎来新一轮外部政策催化期

陈涵泊/李佩京/王思 2024-12-03 13:02:09
机构研报 2024-12-03 13:02:09 阅读

  美对华半导体企业打压政策靴子落地,将进一步推升算力国产化需求,远期国产化率有望提升。根据芯智讯,12 月2 日晚间(美国当地时间周一上午),美国《联邦公报》网站公布了由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修订的新的《出口管制条例》(EAR),正式将140 家中国半导体相关企业列入了实体清单。正如之前预告的那样,此次国产半导体制造设备厂商成为了打击重点,北方华创、拓荆科技、盛美上海、至纯科技、中科飞测、新凯来、凯世通、华峰测控、北京烁科、华海清科、芯源微等半导体设备厂商及其部分子公司都被列入了实体清单。此外,实体清单还涵盖了众多国产EDA、半导体制造商、光刻胶厂商、大硅片厂商、功率半导体及ODM厂商和半导体投资机构,从半导体产业链层面全面遏制国内发展,试图削弱我国发展本土半导体生态和先进人工智能的力量。我们认为,随着美国对华常态性打压,国内企业已在“去美化”取得一定成效,实体清单的落地有利于我国企业积极增强本土半导体生态,对未来国产算力供需均存在利好,加速提升远期算力国产化率。

      国内外科技大厂积极推出新一代先进大模型,算力需求有望持续高涨。从海外来看,根据新智元,谷歌Gemini 2.0 预计在本月正式上线;马斯克也曾表示Grok3会在年底亮相。从国内来看,随着OpenAI o1 模型推出,国内大模型厂商对o1 的学习、超越任务也提上了日程,相继推出了各具特色的o1 类深度思考模型。11 月,月之暗面新模型k0 math、Deepseek 的DeepSeek-R1-Lite 以及昆仑万维的天工大模型4.0”o1 版相继亮相,都在强调着国内大模型对大模型逻辑思考能力的重视,并在模型能力上部分测试实现逼近、甚至超过了o1。

      海外AI 垂类小模型赋能B 端企业降本增效价值得到逐步认同,AI 应用商业闭环已初步形成。根据甲子光年,截至2030 年,AI 在全球各行业可能创造的价值将近3.8 万亿美元,AI Agent 将在多个垂直领域发挥重要作用。AIGC 的出现对所有行业的生产模式均进行了颠覆,并且从内容生产到流程再造,可实现多个行业的成本降低及价值再造,其中蕴含了大量垂直行业机遇。从用户访问量来看,AI 应用用户使用习惯或已养成,为后续垂类应用商业兑现打开增长通道。根据AI 产品榜的10月AI 产品榜单,全球前20AI 产品除了Grammarly 外,Web 访问量都在增长,其中微软的copilot 增速最快,达到87.57%,其次是Perplexity 的25.53%。

      互联网大厂加速AI 落地,国产算力有望迎来互联网关键大单催化。11 月12 日,据百度世界2024 公布,截至11 月初,百度文心大模型的日均调用量已超15 亿,相较一年前首次披露的5000 万次,增长约30 倍;百度世界2024 现场,李彦宏分享了百度在过去一年的技术创新最新成果,并发布多项与“超级有用”相关的技术、工具和应用方向,包括两大赋能应用的AI 技术:检索增强的文生图技术(iRAG)和无代码工具“秒哒”,以及两大AI 应用方向:智能体和产业应用。11 月15 日,腾讯出品的ima.copilot(以下简称ima)正式上线了Windows 版本。ima 由腾讯混元大模型提供技术支持,是面向学习、办公场景,以知识库为核心的AI 智能工作台,是搜、读、写一体的效率工具。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1)海光系:海光信息、中科曙光;2)寒武系:寒武纪、浪潮信息;3)华为系:华丰科技、神州数码;4) CPU:龙芯中科、中国长城等。

      风险提示:地缘政治冲突、AI 商业化不及预期、技术迭代不及预期等。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