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收专题研究:非银同业存款自律影响几何?

张继强/仇文竹/吴宇航 2024-12-03 14:34:17
机构研报 2024-12-03 14:34:17 阅读

  核心观点

      11 月29 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工作会议通过《关于优化非银同业存款利率自律管理的倡议》和《关于在存款服务协议中引入“利率调整兜底条款”的自律倡议》两项文件,要求非银同业存款利率纳入自律管理,且在同客户签署的存款服务协议中加入利率调整兜底条款。影响层面,有助于同业存款利率下行空间打开、政策利率传导更加畅通、银行负债成本降低。对债市而言,一是短期市场主要反映负债成本降低-广谱利率下行以及配债力度增强的预期;二是仍需警惕同业存款自律可能会加剧银行缺负债的问题,并且带来资金面扰动;三是中长期看,同业活期存款利率下行毕竟降低了银行总体的负债成本,有利于广谱利率下行。

      同业存款的定义与历史发展

      同业存款是金融机构之间出于清算和投资等需求开展的同业资金存入与存出业务,涉及金融机构包括银行、财务公司、信托、基金、证券等。因其利率此前不受利率自律机制的上限限制,因此近两年成为银行变相“高息揽存”的手段。根据上市银行报表,同业存款占总负债的比例约9%。同业业务的发展史大体分为三个阶段:2010 年以前,同业业务主要以银行流动性管理为主,随后出于规避监管、节约资本等因素经历创新与迭代,直至2017 年后监管督促回归本源。此外,同业存款与银行MPA 考核也密不可分,比如此次自律机制主要影响的是指标体系中的“定价行为”。

      自律机制改革对同业存款利率、银行息差的影响今年以来,不仅同业存款规模和占比攀升,同业存款利率也居高不下,背后主要是手工补息叫停等导致的银行缺负债问题。本次自律规定主要针对非银同业活期存款利率,提出银行应以公开市场7 天逆回购操作利率/超储利率为定价基准,估计部分基金和理财的活期存款利率会下降20-30BP 左右。

      对银行而言,目前非银同业存款规模略超30 万亿,对应非银同业活期存款规模约20 万亿,假设同业存款利率平均压降30bp(1.8%→1.5%),则可节约利息开支约600 亿元,对应节约存款计息负债成本率约2bp。

      自律机制改革对央行利率传导机制的影响

      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市场化的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但是与货币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传导链条相比,存贷款利率的传导效率较低。主要原因在于银行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内卷”现象,导致贷款利率快速下降,而存款利率却难以降低。银行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不惜以低于保本点的利率发放房贷,甚至高息吸收同业存款或以高于市场利率投标存款。而加强行业自律是央行理顺政策利率传导的重要一环,有助于引导银行通过市场化方式保持合理的资产收益和负债成本,避免净息差掣肘。

      自律机制改革对资金面、债券市场的影响

      比起4 月手工补息叫停导致的资金从非银向银行的“倒灌”,本次重点在于同业自律,而且货币基金平均收益率并未有太大吸引力(1.5%),预计不会出现极大规模资金的“迁移”。对债市的影响主要从三方面考量:一是短期市场主要反映负债成本降低-广谱利率下行以及配债力度增强的预期,直接利好同业存单和中短债,同时长端与超长端也会受到提振;二是仍需警惕同业存款自律可能会加剧银行缺负债的问题,并且带来资金面扰动,但影响预计有限;三是中长期看,同业活期存款利率下行降低了银行总体的负债成本,尤其此前货币基金、理财、保险持有的同业活期存款规模比较大,利率降低之后更缺资产,可能加大债券配置,利好长期利率中枢下行。

      风险提示:银行存款流失超预期,测算与实际存在偏误。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