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投随笔系列:论“股权财政”
什么是“股权财政”?
在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房地产新模式孕育的大时代背景下,股权财政一方面有助于补足财政收支,另一方面亦是符合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大方向。
股权财政有四种模式:
(1)政府通过参与企业的股权直接投资,获取投资收益作为财政收入,通过提高国有企业经营收益、利润上缴比例提高财政收入。
(2)政府通过财政资金设立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产业,共同培育新产业,既培育税源又收获红利,在完成对地方产业扶持的基础上提高城投企业的投资收益。
(3)政府通过财政资金增资或国企战略重组,通过资产划转、机构重组等方式,优化国资平台各类资产配置,建立市场化国资投资运营平台,平台公司做资管,二级公司做业务,构建国资“投—融—建—管—退”投资闭环,形成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进入公共预算。
(4)政府通过股权投资构建公共数据资源开发、有偿经营模式,构建数据的产权运营、收益分配机制,实现数据资源变现,形成数据财政。
“股权财政”困局与应对
自2018 年国资出资纾困民企开始,2019 年以来,各地国资开始全面加码出手收购民营上市公司控制权。其中,广东、山东、浙江三个省份收购上市公司数量最多。
另外,通过梳理“股权财政”第二种模式实践中较为成熟的合肥模式、苏州模式和深圳模式,分析其成功因素,为各地方政府在实践中提供借鉴。
“股权财政”与城投转型
化债大背景下,实现产业化转型成为城投破局的重要途径。在地方财政向股权财政转型过程中,城投产业化转型是地方政府实现“股权财政”的重要一环。
近年来,顺应“股权财政”转型,部分城投通过向资本运营方向转型。
首先,国有资本运营平台模式主要通过并表优质的产业类资产或股权,拓展经营性业务范围与规模,平台可实现向国有资本运营平台的转型。目前,控股或持股优质工商企业股权的城投数量较多,如可克达拉国投控股伊力特,兴泸集团持股泸州老窖,株洲国投控股千金药业,宜宾国资控股五粮液等。
向金融投资类企业的转型,旨在布局区域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发展产业,配合招商引资,助力产业发展。该类转型企业包括合肥建投、亦庄国投、盐城高新等,以国有资本投资运作为主业的城投平台均具有此类转型痕迹。
风险提示:城投口径偏差;数据统计时间不一致;宏观经济、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区域及平台评价的主观性。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