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行业点评报告:关注供应链自主可控 IC设计芯片或反攻在即
多行业协会齐发声,关注供应链自主可控,谨慎采购美国芯片
(1)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呼吁相关国家和地区的企业要努力成为可靠半导体产品供应商,呼吁中国政府支持可靠半导体产品供应商的稳定发展;(2)中国互联网协会:呼吁国内企业主动采取应对措施,审慎选择采购美国芯片,寻求扩大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芯片企业的合作,并积极使用内外资企业在华生产制造的芯片;(3)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为保障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建议中国汽车企业谨慎采购美国芯片;(4)中国通信企业协会:美国对华管制措施的随意性影响美国芯片产品的稳定供应,应谨慎采购美国芯片。
芯片自给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国产芯片替代星辰大海
2020 年《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提出,2025 年国产芯片自给率要达到70%,据TechInsights 数据,2020 年中国芯片市场规模约为1460 亿美元,中国生产的芯片规模约为242 亿美元,芯片自给率约为16.6%,2021 年芯片自给率约为17.6%,2022 年时约为18.3%;而在2023 年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表明2023 年我国汽车芯片的对外依存度高达95%,计算和控制类芯片自给率不足1%,功率和存储芯片自给率也仅为8%,我国芯片自给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中国芯片国产替代大有可为。
IC 设计芯片:关注SoC、模拟、功率半导体
(1)模拟芯片:根据投研邦数据,2023 年我国模拟芯片自给率仅15%,国产替代空间较大。下游应用方面,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模拟芯片下游为通信、汽车电子、工业、消费电子和计算机,占比分别为36.2%、24.3%、20.5%、10.5%、7.2%。而此次发布“呼吁”的四大协会中,就有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均为模拟芯片重要下游协会,有望加速推进通信和汽车相关模拟芯片国产替代进程。推荐标的:圣邦股份、艾为电子、思瑞浦、晶丰明源、卓胜微;受益标的:纳芯微、南芯科技、帝奥微、希狄微。
(2)SoC 主控芯片:SoC 芯片作为终端产品中的主控芯片,我国SoC 公司下游覆盖广泛,可应用于AIoT、汽车、机器人、电视、机顶盒、耳机、手表、眼镜等众多市场,有望随着下游各行业芯片国产替代迎来新增长空间。推荐标的:恒玄科技、乐鑫科技、瑞芯微;受益标的:全志科技、富瀚微、晶晨股份、翱捷科技、中科蓝讯。
(3)功率半导体芯片:根据TrendForce 数据,在全球半导体应用领域占比中,2021年汽车领域占比为29%,仅次于工业领域,汽车领域为功率半导体较大下游应用,而2023 年我国汽车芯片中功率芯片自给率仅为8%,国产替代空间较大。推荐标的:
华润微、士兰微、斯达半导、新洁能、捷捷微电、扬杰科技;受益标的:东微半导、闻泰科技。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复苏不及预期;技术创新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