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驰科技(688708)新股分析:隐身装备核心配套商 强竞争力铸就高护城河

王超/战泳壮/鄢凡 2024-12-04 14:34:08
机构研报 2024-12-04 14:34:08 阅读 370

  公司是国内主要的电磁功能材料与结构提供商,产品全面覆盖隐身功能涂层材料、隐身功能结构件,民品的电磁兼容材料等。公司依托强大的人才团队和先发优势,卡位隐身装备材料和结构件供应,强竞争力铸就高护城河,预计未来随着隐身装备列装将保持较快增速,民品同样具备开拓空间。

      24 年增速预计稳定增长,主要客户在手订单充足。公司是国内知名的电磁功能材料与结构提供商,主要产品包括隐身功能涂层材料、隐身功能结构件、电磁兼容材料,公司产品以军用为主,2023 年度收入占比超过97%,主要应用于隐身领域;以民用产品为辅,主要应用于电磁兼容领域。

      营收端:2019-2023 年公司营收呈现高速增长,24 年预计稳定增长。

      2019-2023 年CAGR 达到58.66%,主要系公司隐身功能涂层材料、隐身功能结构件业务快速增长所致;2024Q3,公司实现营收5.89 亿,同比-16.86%,主要系前期高增长带来高基数;且隐身功能结构件因部分重要客户产品迭代从而交付减少导致。公司预计24 年实现营业收入10.2-11.5 亿,同比+3.99%-17.25%。

      利润端:归母净利润同样呈现前期高增速,24 年预计稳定增长。公司归母净利润自2019-2023 年快速提升,CAGR 达到65.86%,利润端增速高于营收增速。21 年利润端增速较低主要系股份支付费用增加(14,833.86 万元)导致。2024Q3,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3.20 亿,同比-17.31%。根据公司招股书,公司预计2024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72-6.55 亿,同比+1.47%-16.20%。

      订单端:主要客户在手订单充足。截至2024 年1 月31 日,公司对航空工业的在手合同余额为8.98 亿元,对中国电科的在手订单(不含税)金额为9,346.61 万元,在手订单情况良好。

      国内隐身技术应用缺口大,具备其他装备拓展空间。隐身性能是新型战斗机等高技术武器装备最主要的特征和关键能力,凭借其隐身特性可以对非隐身战机形成压倒性的战术优势。

      隐身战机空间:对比美国,我国隐身战机数量缺口巨大,未来空间广阔。根据《World Air Forces 2023》统计数据,目前美军两种隐身战机的现役数量达到649 架,加上未来订单数则达到2596 架,这一数量高于我国隐身战机数量,缺口巨大,未来列装空间广阔。

      维修后市场:隐身材料应用环境较差,具备耗材属性,维修后市场空间广阔。根据海外网报道,每更换一次隐身涂层需要近百万美元。洛马公司2019 年10 月在韩国国际航空与国防展览会(ADEX)上表示,F-35 低可观测涂层的维修时间间隔现在为19 小时。若按照单架F-35的预期寿命8000 小时来计算,单架F-35 的服役周期将需要维修约421次,带来超万亿美金的维修后市场规模。

      其他装备拓展:隐身功能材料在导弹、无人机、舰艇等方面具备更多的拓展空间。

      公司隐身材料具备强核心竞争力,竞争格局稳定。公司在产业链环节主要  提供隐身功能涂层材料及隐身功能结构件。其交付节奏和环节:

      隐身功能涂层材料:隐身涂层的涂覆工序一般处于整机制造的末端环节,与飞机交付节奏保持相对一致。

      隐身功能结构件:相比飞机交付节奏,存在一定提前备货及采购周期。

      行业具备高壁垒:产品研制壁垒、行业进入壁垒以及人才团队壁垒高企。

      公司竞争优势:具备研发能力优势、人才团队优势、先发优势和技术优势等。竞争格局:产品型号需求高度定制化,竞争对手稀少且专注不同细分领域。EMMS 产品根据下游应用型号需求高度定制化,行业内产品应用分布较广,同行业单位均专注于不同细分领域,竞争对手稀少,格局稳定? 公司积极拓展民品业务,依托电磁兼容产品拓展广阔空间。公司电磁兼容材料是具有电磁吸波功能的材料,可有效解决设备内部、设备之间的电磁干扰,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通信设备等,未来随着集成化电磁兼容问题日益突出、汽车电子新兴领域快速发展以及国际市场的拓展,市场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2021-2024 年上半年,公司电磁兼容材料的收入分别为2,896.52 万元、2,245.46 万元、2,834.51 万元和957.69 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46%、2.92%、2.89%和2.60%。公司积极拓展胶板类、微波负载类吸波材料等现有业务的销售,针对微波暗室、EMC 暗室等增量业务积极投入,微波暗室已完成相关产品的研发,并形成少量订单。

      募资扩产,建设研发中心,支撑未来发展。公司本次IPO 发行4,001 万股,募集资金总额扣除由公司承担的发行费用后的净额10.03 亿,将投入到“电磁功能材料与结构生产制造基地建设项目”、“电磁功能材料与结构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的建设上,建设周期均为2 年。项目实施后,公司将1)缓解产能不足的压力,助力隐身功能结构件业务的规模化放量。2)提升公司产品品质,增强公司综合竞争力。3)改善公司研发环境,拓展人才实力,有助于公司保持并扩大技术领先优势。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5/2026 年收入分别为10.90、12.64、14.63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27 亿、7.36 亿和8.50 亿元,建议上市后重点关注。

      风险提示:军工订单波动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等。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