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系列(八):八大新兴产业及九大未来产业巡礼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要路径。2023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印发《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将新产业划分为八大新兴产业和九大未来产业。八大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民用航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而九大未来产业包括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未来显示、未来网络、新型储能等领域。
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最具领先优势和发展潜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市值角度看,截至2024年11月15日,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上市公司的数量超过2070家,占A股上市公司数量的比例为39%;总市值达到36万亿元,占整个A股总市值的比例为38%。从具体行业分布来看,上市公司数量最多的六大行业是医药生物、电子、计算机、机械设备、电力设备、基础化工,大部分属于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域。从板块分布来看,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其中,创业板占比为30%,科创板占比为25%,北证占比7%,三者合计占比高达62%。从投资规模角度来看,2023年中国VC/PE基金主要投向了半导体、传统制造、先进制造、信息化服务和生物医药等领域。从人才特征来看,2024年上半年,新兴产业领域招聘需求在总量中的占比为21.8%,是吸纳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其中,长三角、珠三角产业集群效应显著,新兴产业需求占比较高。
八大新兴产业巡礼: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民用航空和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等领域。这些领域属于当前和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本报告从产业发展细分方向、产业链构成、产业政策脉络变迁、产业地图分布、一级市场投融资情况等维度,对上述八大新兴产业进行了系统梳理。
九大未来产业巡礼:包括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未来显示、未来网络和新型储能等领域。这些领域具有高度的创新性和前瞻性,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本报告聚焦未来产业培育过程中的关键角色,对上述九大未来产业结合其产业链整体全貌、全球产业集群分布、一级市场投融资状况、专利及人才状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刻画。
风险提示:海外货币政策节奏和幅度的不确定性,海外局部地缘冲突风险等。报告列举的公司/个股仅为案例介绍,不作为投资推荐的依据。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