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专题:ERP还能用吗?

张瑜/李星宇 2024-12-05 08:03:10
机构研报 2024-12-05 08:03:10 阅读

  核心观点

      我们发现应用股权风险溢价(ERP)指标投资A 股存在两个规律:一是经济转型期A 股估值或国债收益率中枢不稳定时ERP 容易失效;二是股市增量资金出现内外资切换时ERP 容易失效。结合这两点规律可以发现:一方面,过去一年来外资ERP 处于均值以下,当下A 股边际增长资金或主要源于内资存款搬家,因此当下内资ERP 的有效性要高于外资ERP。另一方面,10 年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下行,难言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中枢即将达到稳定,因此未来内资ERP 指标的有效性或存疑。

      近期股权风险溢价的失效

      过去一段时间,股权风险溢价指标的失效引发市场关注。从2021 年7 月上证指数的股权风险溢价突破三年滚动均值之上到2024 年9 月美联储降息之前,上证指数的股权风险溢价水平维持在历史高位,期间有3 次突破均值+两倍标准差的水平,但是上证指数并没有出现趋势性上涨的现象,令市场对股权风险溢价的有效性产生质疑。

      回顾历史上股权风险溢价达到历史高位后上证指数的走势,我们发现有5 次股权风险溢价突破均值+两倍标准差后3 个月内上证指数触底趋势性回升,即2005 年、2008 年、2014 年、2018 年和2020 年。此外,有2 个时期内股权风险溢价失效:一是2010~2014 年间A 股的估值中枢下移,二是2021~2024 年间10 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利率中枢下移。

      股权风险溢价的理论辨析

      股权风险溢价的概念源于20 世纪90 年代备受青睐的联储模型,即10 年期债券收益率(BY)与标准普尔500 指数的盈利收益率(EY,市盈率的倒数)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随后,Edward Yardeni 将 EY-BY 命名为美联储模型,市场也普遍将EY-BY 称为股权风险溢价(ERP)。

      尽管股权风险溢价在市场上的应用非常普遍,但是学界对其并不“感冒”,认为联储模型只是华尔街的销售话术,因为它几乎总是发出“买入信号”。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可以发现大家对股权风险溢价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包括缺乏理论支持、样本选择偏误、没有预测能力以及低利率期失效。

      股权风险溢价的历史回测

      北向资金视角的三阶段回测。我们分2005~2015、2016~2019 以及2020~2023三个区间根据ERP 对万得全A 进行回测,可以发现:2005~2015 年间,10 年期中国国债收益率计算的股权风险溢价的回测回报更高,而2016~2023 年间,10 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计算的股权风险溢价的回测回报更高。

      本轮上涨内资ERP 重要性凸显。2024 年9 月4 日,内资ERP 上行突破均值+两倍标准差,随后上证综指从9 月18 日至9 月30 日,区间涨跌幅已经超过了20%(22.8%),显示出内资ERP 的有效性。如何理解这种现象?当内资成为股市的边际增量资金时,内资ERP 比外资ERP 更加有效,这一点与2016~2023年间外资是股市稳定的边际增量资金时外资ERP 重要性增加的情形不同。

      股权风险溢价的投资启示

      经济结构转型期ERP 指标容易失效。既然ERP 存在理论局限性,A 股远期收益率与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也不存在协整关系,那么ERP 指标的有效性严重依赖于A 股估值以及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中枢的稳定。如果经济处于结构转型期,那么A 股估值中枢或者10 年期国债收益率的中枢可能不再稳定。

      内外资金切换时ERP 指标容易失效。随着北向资金成为股市边际增量资金时,外资ERP 的有效性逐渐增加。例如,2022 年时A 股市场的走势也证实了外资ERP 比内资ERP 更有效。相反,当内资存款搬家是股市的增量资金时,内资ERP 触及均值+两倍标准差反而成了更有效的买入指标。

      结合ERP 的两点规律可以发现:一方面,过去一年来外资ERP 处于均值以下,A 股边际增长资金主要源于内资存款搬家,内资ERP 的有效性要高于外资ERP。另一方面,10 年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下行,难言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中枢即将达到稳定,因此未来内资ERP 指标的有效性或也存疑。

      风险提示:

      统 计规律失效,文献梳理缺漏,回测基于历史数据,不代表未来趋势。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