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板块:钠电产业化在即 新品订单等消息频出
钠电产业化在即,聚阴离子在储能的应用受关注。钠电分为层状、普鲁士蓝类和聚阴离子类。2021 年,碳酸锂价格暴涨,钠电池替代锂电在动力等方面的研究火热,但随着后续碳酸锂价格下跌,钠电产业化变慢。但今年以来,我们看到了钠电在产业化的进程加快,主要是:(1)储能:聚阴离子凭借成本低+循环寿命长+安全性好,有望在储能领域突围。据起点钠电公众号,若未来锂价在8-15 万元/吨左右震荡,铁锂电芯成本约0.35 元/Wh,层状氧化物经济性承压,但聚阴离子路线仍具备成本优势,量产后成本预计0.25 元/Wh,循环寿命可达10000 次(现5000 次以上)。(2)动力:钠电凭借其优秀的低温性能,帮助电动车解决寒冷条件下性能瓶颈,主要代表为宁德时代。根据根据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第二代钠电池预计将于2025 年推向市场,2027 年实现大规模生产,主要帮助提高低温性能(此前是采用钠锂混搭AB 方案)。同时,曾毓群还预计,未来,第二代钠离子电池将在初期阶段替代小型车或短续航车中20%到30%的磷酸铁锂。我们能看到最近产业上的钠电突破不少:
英钠斩获超千吨钠电正极订单,获头部钠电池企业认可。根据英钠新能源公众号11 月25 日消息,英钠新能源成功斩获某钠离子电池头部企业的超千吨聚阴离子型复合磷酸铁钠正极材料订单。据起点研究院统计,截至2024 年8 月初,全国已建成约8800 吨聚阴离子正极材料产能,预计2024 年底聚阴离子正极材料行业至少将建成2 万吨的专用产能。当前,主流聚阴离子正极材料企业均已实现千吨级产线量产,预计明年将进入万吨级产线时代,正极材料产业化的不断推进,也将加速钠电降本。
比亚迪推出大储钠电产品,预计25 年Q3 上市。据起点钠电公众号11 月29 日消息,比亚迪储能英国和爱尔兰负责人王凯表示,比亚迪将推出一款名为“MCCube-SIB ESS”钠电产品,是世界第一个高性能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该储能系统容量为2.3MWh(20 英尺集装箱,目前锂电池20 英尺集装箱约5MWh,能量密度约为锂电池储能的一半),将主要用于源网侧。产品预计将于 2025 年Q3 在中国上市,每千瓦时的价格与磷酸铁锂电池相当。目前比亚迪开发的钠电池虽然成本还高于磷酸铁锂电池,但预计2025 年BOM 成本有望和磷酸铁锂持平,远期可以做到磷酸铁锂价格的70%以下。
比亚迪钠电技术路线目标:技术路线方面,比亚迪正极材料采用层状氧化物和聚阴离子体系双线并行策略,在层状氧化物体系,计划到2024 年实现能量密度160Wh/kg,循环次数4500 次;到2025 年实现能量密度180Wh/kg,循环次数6000 次。对于聚阴离子体系,比亚迪计划在2023 年实现能量密度110Wh/kg,循环次数6000 次;到2024 年实现能量密度130Wh/kg,循环次数8000 次;到2025 年实现能量密度150Wh/kg,循环次数10000 次。
华为公布钠电专利。据起点钠电公众号,11 月22 日,名为《电解液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电解液和钠离子电池》的专利获公布,该专利的申请人为华为、珠海赛纬,申请日期为2023 年5 月19 日。据起点研究院,受益于钠电出货增长,2024 年1-9 月钠电电解液出货为3581 吨(珠海赛纬排首位),同比增长255.6%,预测到2030 年钠电池电解液市场规模为183 万吨。
投资建议。近段时间,钠电正极企业斩获大订单、比亚迪和华为等储能头部企业纷纷在钠电上有新进展,我们认为,钠电产业化在即,推荐关注同兴环保、美联新材、普利特、维科技术、振华新材、元力股份、贝特瑞、容百科技、帕瓦股份和传艺科技。
风险提示:钠电产业化进展不及预期、钠电降本不及预期。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