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军工行业:长六改火箭成功发射 我国商业航天景气可期

孟祥杰/吴坤其/邱净博 2024-12-06 15:20:14
机构研报 2024-12-06 15:20:14 阅读

  核心观点:

      事件:根据中国航天报,12 月5 日12 时41 分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随后将千帆极轨03 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发射端进展持续,为我国商业航天产业提供建设基础。根据央视新闻,11 月30 日,新型运载火箭长征十二号首飞成功,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首次发射任务告捷,填补了我国没有商业航天发射场的空白。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全长约62 米,采用二级构型设计,是我国首型4 米级运载火箭,也是目前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的单芯级运载火箭,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不小于12 吨。根据中国航天报,本次发射的长六改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抓总研制,是我国首型固液捆绑中型运载火箭,700 公里高度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大于4.5 吨,采用堆叠式布局实施“一箭18 星”发射任务,千帆极轨03 组卫星包括18 颗低轨宽带互联网卫星,前三批次千帆卫星均由长六改火箭成功实施发射。根据文昌国际航天城发布公众号,相关负责人介绍海南卫星超级工厂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实现“出厂即发射”,紧邻卫星超级工厂的有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和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这使得卫星生产与火箭发射实现“无缝对接”。根据中国航天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首席总师范瑞祥介绍,预测来看,到2030 年,中国的商业卫星年发射量或达到1500 至2000 颗,将催生至少150 至200 次的年度火箭发射需求。

      千帆星座景气持续,有望逐步形成规模化产业化。根据垣信卫星公众号,目前千帆星座在轨卫星数量增至54 颗,能够为地面提供的连续通信能力进一步提升。千帆星座组网卫星的航班化、常态化发射,也是我国平板式卫星堆叠“一箭多星”发射技术的业务化应用实践,为后续更多数量卫星的堆叠发射奠定基础。垣信卫星将自主研发与打造产业集群模式相结合,核心技术的研发覆盖相控阵、卫星载荷及卫星终端等集技术要求、详细设计、验证于一体。垣信卫星将为巴西地区提供卫星通信服务,并通过与TELEBRAS 的合作率先实现对巴西偏远和网络不发达地区的宽带互联网接入,根据21 世纪经济报道,垣信将在2025 年底前完成648 颗GEN1 卫星发射任务,实现区域网络覆盖;在2026-2027 年完成后续648 颗GEN2 卫星发射任务,实现全球网络覆盖。

      建议关注国内卫星及运载火箭产业链的细分龙头企业,如上海瀚讯、光威复材、中科星图、海格通信、睿创微纳、国博电子、臻镭科技、陕西华达、华菱线缆、天银机电、铖昌科技、航天环宇、紫光国微、航天电器、复旦微电、铂力特、斯瑞新材、中国卫通、天奥电子、高华科技、鸿远电子等。

      风险提示。装备交付不及预期;重大政策调整;商业化需求拓展风险。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