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专题报告:固态产业化提速 开启新技术变革周期

朱栋/曾子栋 2024-12-06 16:52:20
机构研报 2024-12-06 16:52:20 阅读

  固态电池兼具高安全、高能量密度双重优势,行业内加速布局固态锂电技术路线。液态电池中外力穿刺和过充容易导致内部短路,电解液反应升温造成后续隔膜、负极、正极和电解质分解燃烧,而固态电池没有液态电解质,减少了电解质燃烧的可能性。同时主流产品磷酸铁锂、三元电池能量密度分别小于200Wh/kg、300Wh/kg,均已接近能量密度上限,而固态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与锂金属负极兼容可以抑制晶枝生长,大幅提升电池能量密度。目前多家电池厂和车企公布固态电池相关进展以及装车时间,随着政策端对固态电池研发同样进行大量支持,行业正将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锂电终局技术进行加速布局。

      全固态电池产业化面临诸多挑战,但量产进程正加速推进。全固态电池面临材料、界面接触和生产制造等多领域挑战,其中硫化物固态电池需要克服空气稳定性差、界面稳定性差和制造成本高等问题,氧化物固态电池需要解决材料易脆性、电导率低和特殊工艺问题、聚合物固态电池面临化学和热稳定性差和低机械强度的挑战。全球层面包括中国、美国、日韩和欧洲均在积极推动固态电池研发及产业化,政府、车企、电芯企业和材料厂商正形成发展合力。从主要企业公布的固态电池进展来看,宁德时代规划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小批量生产;国轩高科发布首款金石固态电池,计划2027年小批量上车,2030年实现量产;中创新航发布“无界”固态电池,计划2027年实现装车。根据BNEF彭博新能源预计,行业全固态电池预计到2026年会开始GWh级的量产。我们认为2026-2027年全固态电池有望量产,并有望率先在消费电子、无人机及eVolt等领域应用,2028-2030年全固态电池成本显著下降后进入大批量应用阶段。

      投资分析意见:产业化初期,关注固态电池材料及电芯厂商。建议关注:电芯公司-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珠海冠宇、豪鹏科技及国轩高科;超高镍正极公司-厦钨新能、中伟股份、当升科技、格林美及容百科技;硅基负极环节-璞泰来、杉杉股份、中科电气及信德新材。

      风险提示:1)固态电池研发进展不及预期;2)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固态电池降本风险;3)下游需求应用固态电池不及预期。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