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外汇储备数据点评:估值有扰动 汇率有支撑
核心观点:截止11 月底,中国外汇储备32658.60 亿美元,环比增加48.1 亿美元。
受美债收益率回落影响,估值效应或是外储减值的主要原因;11 月美元继续升值,持币待涨心态恢复或导致结汇需求相对10 月减少,但结汇需求或仍有待释放。向前看,外储方面,预计短期估值因素可能导致外储减值,交易因素或加以对冲;汇率方面,强美元带来压力但人民币汇率有韧性,对短期人民币汇率无需过度担心;央行货币政策方面,货币政策逆周期发力基调明确,我们认为春节前可能落地一次降准,以满足资金面平稳度过关键时点的需要。
估值效应或是导致11 月外储减值的主因:从外储变化的各因素来看,导致11 月外储环比增加的主因或是美债收益率回落导致的估值效应。在下一任财长提名公布后,特朗普交易出现回撤,美债收益率有所回落,导致我国外储中的外债估值上升;但美元指数进一步上升,由此导致非美债券产生一定汇兑损失,部分抵消了外债估值的上升幅度。
估值效应:
美债收益率回落带动主要发达经济体国债收益率多数回落,我国持债估值上升,结合应计利息估算使外储增加150 亿美元左右。前期特朗普交易大幅推升了美债收益率,随着11 月下旬特朗普提名贝森特任美国下一任财长,短期市场对美国债务可持续性的担忧或开始减弱,美债或从“特朗普交易”(美债利率上)转向了“贝森特交易”(美债利率下),11 月下旬美债收益率明显回落,债券价格上涨,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估值产生一定影响;英、澳、法、德债收益率也都有回落,日债收益率有所上升,总体来看,外债估值变化预计使我国外汇储备增加130 亿美元左右。此外,11 月持有外债应计利息预计16 亿美元左右,因此估值与利息合计影响我国外汇储备减少约150 亿美元左右。
11 月美元指数进一步上升,美元兑英镑、澳元、欧元均有所升值,美元兑日元小幅贬值,估算汇率折算造成的汇兑损失在50 亿美元左右。11 月末,美元指数较10 月末环比上涨1.8%,英镑、澳元、欧元兑美元汇率分别较10 月底下跌1.3%、1.1%和2.8%,日元兑美元汇率较10 月底上涨1.5%。以外管局公布的各币种兑换美元比例对比测算,估算11 月美元升值导致非美元资产兑换为美元时产生汇兑损失约50 亿美元左右。
综上两方面因素,估算估值效应引起外汇储备增加90 亿美元左右(由于四舍五入,价格因素与汇率因素影响之和与加总得到的估值效应有一定偏差)。
交易因素:
预计11 月除外资流动外的银行结售汇逆差和其他购汇用汇需求等合计导致外储增加60 亿美元左右。从贸易差额看,考虑到黑五销售支撑和抢出口暂不明显等因素,预计11 月出口金额增速较10 月有所回落,预计贸易顺差扩大至995 亿美元,贸易顺差扩大或带来额外结汇需求;但另一方面,11 月美元指数进一步上升,美元兑人民币平均汇率较10 月上升1.5%至7.2094,受此影响,持汇待涨心态或有所强化,对结汇需求产生一定抑制,预计11 月除外资流动外的银行结售汇顺差缩小;此外,结售汇差还受到其他购汇、用汇等需求影响,预计11 月除外资流动外的结售汇差和其他购汇用汇需求等合计导致外储增加60 亿美元左右。
预计11 月境外机构配置人民币资产规模变化有所下降。外资配置人民币资产受人民币资产走势变化、货币政策动向、中美利差变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11 月对外资资产配置行为影响较大的因素主要包括A 股小幅上涨、中国长短期国债收益率有所回落、10 月29 日美国财政部发布对华信息技术投资限制最终规则等。11 月股指小幅上涨,万得全A 月环比上涨1.34%,从北向资金总成交金额和笔数数据来看,11 月北向资金活跃度有所回落,日均成交金额下降至328.96 亿美元,日均成交笔数下降至1103.3 万笔,活跃度下降或指向北向资金存在一定净流出;10 年期和1 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月均值分别下降5.8 和4.5 个bp,中债国债全价指数环比上涨0.79;此外考虑到10 月29 日美国财政部发布对话信息技术投资限制最终规则,外资在华投资的政策扰动加码,或导致短期外资存在一定流出压力,预计11 月境外机构配置人民币资产规模增加100 亿美元左右。
综上两方面因素,预计交易因素引起外汇储备减少40 亿美元左右。
向前看,外储方面,预计短期估值因素导致外储减值的压力仍可能升温,交易因素可能导致外储增加。虽然短期特朗普交易出现回撤,美债收益率有所回落,但市场目前仍高度关注12 月美联储议息会议决定,在12 月6 日公布的11 月非农小幅超预期后,市场或认为扰动因素减少,经济放缓更具确定性,对12 月暂停降息的预期有所降温,但这可能意味着如果12 月暂停降息,将对市场产生更大的冲击,美债收益率可能再度短期冲高,导致我国外储减值,预计12 月估值效应对外汇储备可能形成负面影响。考虑到年底将近,企业账款、员工薪酬等密集结算期将至,外贸企业结汇需求或将增加,此前滞留海外的“顺差不顺收”的美元收入有望回流国内,或带来一定的结汇规模支撑,预计12 月交易因素可能导致外储增加。
金价回落,央行恢复增持黄金。2022 年11 月起央行开始增持黄金,增持行为伴随着金价平缓上涨,而在2024 年3-4 月金价较快速上行后,央行于2024 年5 月起暂停增持,2024 年11 月央行再度增持黄金,对应了金价在2024 年11 月有所回落,央行暂停与重启增持黄金的行为或体现出央行增持黄金的意愿仍在,只是会阶段性适应市场价格变化而调整增持节奏,这也构成金价上行的中长期动力。
汇率方面,强美元带来压力但人民币汇率有韧性。前期,受特朗普交易、美联储降息预期降温等影响,美元指数快速上行,在11 月23 日一度创下108.11 的年内新高;受强美元影响,人民币汇率从10 月初的7.1 左右移动至11 月下旬的7.25 左右,12 月3 日盘中一度非常接近7.3,后续有所回落。考虑到前期美元指数大幅走强,人民币汇率贬值较缓,在这一轮强美元走势中,人民币汇率表现出一定韧性,我们认为这种韧性主要来自国内政策加力带动预期转强和外贸商结汇需求可能快 速释放两方面,上周以来美元指数边际回落,或指向短期美元走强带来的人民币汇率压力最高的阶段已经过去,而人民币汇率在本周进一步走弱,可能是前期压力的滞后释放,向前看,对近期人民币汇率无需过度担忧,压力释放过后人民币汇率并不存在持续贬值的动力。且年底将至,外贸商结汇需求或持续释放,有望继续对人民币汇率起到支撑作用。
央行货币政策工具方面,春节前或有一次降准。当前货币政策正处于逆周期发力阶段,考虑到二季度以来金融数据偏弱,美联储降息,中长期视角下汇率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掣肘下降等因素,我们认为后续总量型货币政策仍有发力空间。潘行长在9月24 日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年内可能还将进行一次降准,考虑到11 月买断式逆回购规模不小,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投放流动性的效果,我们预计降准可能发生在春节前,以提供流动性支持资金面平稳度过关键时点;而在7 月、9-10 月两轮降息过后,年内或无需进一步降息,明年一季度可能是增量降息合适的落地时间点。
风险提示:美联储货币政策超预期;国内货币政策超预期;国际地缘政治变化导致汇率波动。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