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策略周报:信用 抢券继续?

孙彬彬/孟万林 2024-12-09 12:16:25
机构研报 2024-12-09 12:16:25 阅读

  距离前低还有多少空间?

      我们以8 月5 日为低点基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信用债主要是3 年以内、中高等级收益率创新低,而3 年以上及中低等级品种,收益率多数距离前低仍有0~30bp 不等的空间。除了高等级的1 年期品种,多数品种信用利差距离前低仍有0~30bp 不等的空间,弱资质及中长久期差距更大。

      为什么信用利差下行偏慢?

      信用债流动性偏弱,调整时回撤更大,还有2022 年末四季度负反馈的负面影响。前期,增量政策预期不明朗,股市有阶段性表现。对于公募基金等负债端不稳定的机构,就更为谨慎。

      近期谁是主要的买入力量?

      基金公司从11 月开始的年末配置行情中,持续净买入,且长久期债券买入量占比不低。理财尽管一度也面临赎回压力,但从9 月至今一直是比较稳定的净买入方,但买入的期限偏短,近期买入力量明显减弱。其他产品类(企业年金、社保等)扮演了持续的稳定净买入的角色,近期买入力量还有所增强;证券公司在权益市场整体偏强的情况下,持续净卖出。

      后市如何展望?抢券继续?

      展望2025 年,高息资产仍然稀缺,“资产荒”仍有望延续。目前,城投债融资仍然偏严,产业债净融资预计2025 年或难以持续,央企发债可能支持信用债净融资,但票息整体偏低;特别国债补充大行核心资本,银行二永债发行需求预计也将减弱。

      信用债市场高息资产供给有限,这决定了中期维度信用利差难上,中期看好信用债。但考虑到2024 年7 月底的信用利差处于绝对低位,且同样是“资产荒”行情的极致演绎,信用利差下行至2024 年中的低点不是一蹴而就的。

      短期而言,年末配置行情或仍未结束,信用债利差预计还将进一步压缩,但压缩速度将有所放缓。

      具体来看:

      城投债信用风险整体可控,未来预计仍将是高息资产的主要供给方,中期维度建议持续参与,短期建议2 年左右弱资质城投债下沉。二永债流动性较好,波动较大,是流动性与久期的平衡选择,建议关注中长久期二永债。

      风险提示:中债估值与市场表现存在偏差,本报告为市场情况监控,不构成投资建议。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