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工程:建设韧性城市 新基建发力
事件描述
为深化城市安全韧性提升行动,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承受适应能力强、恢复速度快的韧性城市,增强城市风险防控和治理能力,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事件评论
建设韧性城市,提升城市对抗风险事件的能力,政策端已有充分铺垫。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在现代社会,城市成为各种自然与人为灾害风险的高发区域,建设韧性城市,就是要建设在灾害风险面前具备承受、适应和快速恢复能力的城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顺应城市发展新理念新趋势,开展城市现代化试点示范,建设宜居、创新、智慧、绿色、人文、韧性城市”。二十大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及“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视察时强调,全面推进韧性城市建设,有效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意见》为建设韧性城市给出了目标,同时明确了重点任务。《意见》给出的主要目标是:
到2027 年,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对韧性城市建设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到2030 年,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推动建成一批高水平韧性城市,城市安全韧性持续提升,城市运行更安全、更有序、更智慧、更高效。《意见》给出多项重点任务,包括1)实施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加快重点公共区域和道路视频监控等安防设备智能化改造,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建设;2)推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加快布设城市道路基础设施智能感知系统,加强城市物流配送设施的规划、建设、改造,建设集约、高效、智慧的绿色配送体系,加快停车设施智能化改造和建设;3)发展智慧住区,实施公共设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与管理,提高智慧化安全防范、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4)提升房屋建筑管理智慧化水平,建立房屋使用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5)开展数字家庭建设,新建住宅依照相关标准同步配建光纤到户和移动通信基础设施;6)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深化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推动自动化施工机械、建筑机器人、三维(3D)打印等相关设备集成与创新应用;7)完善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搭建城市三维空间数据模型,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信息化水平;8)搭建完善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9)强化科技引领和人才培养;10)创新体制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11)保障网络和数据安全。
《意见》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建筑板块关注工程咨询与部分工程建设标的。1)工程咨询,关注规划、勘察、设计、评估等领域标的,这一类企业往往在开展主业的同时积极探索业务的数字化,开展AI/自动化提升工作效率、BIM/CIM 等业务;2)工程建设,关注开展新基建、城中村/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如地下管网等)建设/改造的相关标的。
风险提示
1、政策推进不及预期;
2、项目盈利不及预期。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