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开采行业周报:陕西煤业拟打造煤电一体化产业链;港口库存去化 价格拐点将至

陈晨 2024-12-09 19:10:18
机构研报 2024-12-09 19:10:18 阅读

  投资要点:

      12 月6 日,陕西煤业发布《关于收购陕煤电力集团有限公司股权暨关联交易的公告》。陕西煤业将通过非公开协议方式现金收购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有陕煤电力集团有限公司88.6525%股权。陕煤电力集团经营范围包括电力项目的建设、经营,光伏、风能及生物质发电项目的技术研发和建设等。通关本次股权收购,陕西煤业将实现打造“煤电一体化”运营模式的重要举措,减少关联交易、增加营业收入、延伸煤炭主业产业链,促进公司高质量发展。本次收购股权价格为156.95亿元,对应资产评估前的PB 为1.3 倍,对应2023 年归母净利润(公告利润总额*假设25%税率*收购股权)PE 大约为9 倍。12 月6 日,陕西煤业发布《关于2024 年三季度中期利润分配方案的公告》,公司拟以股本96.95 亿股为基数,拟向公司股东每10 股派发现金股利1.03 元(含税),共计现金分红金额10 亿元,若加上中报分红,合计分红20.6 亿元,占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2.9%,前三季度累计分红对应股息率0.86%。

      动力煤来看,供给方面,本周样本煤矿产能利用率增加1.01pct 至93.5%,主要系近期部分煤矿倒工作面结束以及少数煤矿年底冲刺任务导致;发运端,本周大秦线、呼铁局日均发运量较上周有所下降,港口调入压力环比减少。需求端,随着气温逐步下降,本周沿海、内陆电厂日耗均环比提升,下游化工需求继续保持旺盛,整体需求环比修复,动力煤港口库存有所去化。整体看,本周动力煤基本面较上周环比改善,样本煤矿产能利用率若对比往年看,后续继续提升的空间有限,在此情形下,若电厂日耗维持提升,港口库存持续去化,煤价有望止跌回暖。炼焦煤来看,供应端,前期部分停产煤矿恢复生产,样本煤矿产能利用率小幅提升0.24pct 到90.2%,变化不大。进口端,本周蒙煤通关继续下降,供给压力有所缓和。需求端,随着冬储临近,下游焦企适当补库,且由于焦企利润尚可,预计后续焦化厂开工仍有支撑。供需本周相对有所改善,前期持续累积的焦煤港口库存亦有去化。当下港口库存的向下拐点显现,后续需求的持续性是本轮焦煤价格止跌回暖的关键,需继续关注钢材价格、下游钢厂补库节奏以及焦炭库存去化情况。从大方向来看,行业投资逻辑依然未变,我们预计未来几年,煤炭行业依然维持紧平衡状态,煤炭行业资产质量高,账上现金流充沛,煤炭上市公司继续呈现“高盈利、高现金流、高壁垒、高分红、高安全边际”五高特征。建议把握低位煤炭板块的价值属性,维持煤炭开采行业“推荐”评级。重点关注:(1)动力煤弹性较大标的:兖矿能源、广汇能源、晋控煤业。(2)焦煤弹性较大标的:淮北矿业、平煤股份、潞安环能、山西焦煤。(3)稳健型标的:中煤能源、陕西煤业、中国神华、电投能源、新集能源。

      动力煤一周小结:供给方面,本周样本煤矿产能利用率增加1.01pct 至93.5%,主要系近期部分煤矿倒工作面结束以及少数煤矿年底冲刺任务导致;发运端,本周大秦线、呼铁局日均发运量较上周有所下降,港口调入压力环比减少。需求端,随着气温逐步下降,本周沿海、内陆电厂日耗均环比提升,下游化工需求继续保持旺盛,整体需求环比修复,动力煤港口库存有所去化。整体看,本周动力煤基本面较上周环比改善,样本煤矿产能利用率若对比往年看,后续继续提升的空间有限,在此情形下,若电厂日耗维持提升,港口库存持续去化,煤价有望止跌回暖。

      炼焦煤一周小结:供应端,前期部分停产煤矿恢复生产,样本煤矿产能利用率小幅提升0.24pct 到90.2%,变化不大。进口端,本周蒙煤通关继续下降,供给压力有所缓和。需求端,随着冬储临近,下游焦企适当补库,且由于焦企利润尚可,预计后续焦化厂开工仍有支撑。供需本周相对有所改善,前期持续累积的焦煤港口库存亦有去化。当下港口库存的向下拐点显现,后续需求的持续性是本轮焦煤价格止跌回暖的关键,需继续关注钢材价格、下游钢厂补库节奏、以及焦炭库存去化情况。

      焦炭一周小结:生产方面,本周样本焦企产能利用率小幅下降0.17pct,变化不大,但基于需求端铁水产量季节性下滑,以及焦企库存走高,开工预计将保持下滑,但同时由于焦企利润尚可,预计下滑幅度有限。本周部分库存偏低的钢厂有适量补库行为,整体下游库存小幅提升,对焦炭价格有所支撑。

      但由于螺纹价格有所下滑,且整体钢厂库存到达年内较高水平,后续补库高度未有保障。整体看,本周焦炭基本面多空交织,焦炭价格环比持平,若后续政策能加速出台带动情绪回暖、螺纹价格提升,使得下游钢厂延续补库,则对焦炭价格形成利好。

      风险提示:1)经济增速不及预期风险;2)政策调控力度超预期的风险;3)可再生能源持续替代风险;4)煤炭进口影响风险;5)重点关注公司业绩不及预期风险;6)测算误差风险;7)煤矿事故扰动风险。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