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专题报告:从运河建设观察中央财政发力基建的路径

任鹤/朱家琪 2024-12-09 19:10:18
机构研报 2024-12-09 19:10:18 阅读

水运投资持续高景气,重大运河工程加速落地。2023 年水运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22.0%,内河水运投资额同比+21.3%,均显著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3.0%)和基建增速(5.9%)。2021 年2 月国务院提出建设“四纵四横两网”国家高等级航道新格局,新纳入了平陆运河、赣粤运河、湘桂运河、浙赣运河、赣粤运河等超大型运河工程。平陆运河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22 年开工建设,计划总投资727 亿元。

    运河建设直接经济效益有限,但社会综合效益显著。从平陆运河项目本身出发,项目总投资727 亿元,建成后20 年内项目总收益为500.92 亿元(不折现),无法完全覆盖建设成本,相较已有运输方案,平陆运河的运输成本优势也并不明显。但是,从社会综合效益角度看,运河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通过运河建设托底基建投资,能够有效提振低收入群体信心,助力稳就业、稳经济;运河建设打通新的出海通道,有利于丰富特殊时期的军需物资运输途径,有效提升国防能力;运河建设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工业用地瓶颈及降低运输成本的问题,为更多的东部产业转移企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引导更多企业落户中西部地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而言,重大运河建设项目具备开工可行性与必要性。

    中央财政补贴重大项目,有效推动重大基建项目落地。近年来由于优质项目储备不足,专项债发行节奏逐年滞后,而通过中央财政资金补贴不能收支平衡的基建项目,能够使原本无法实现盈亏平衡的项目成为盈利项目,达到盘活专项债项目库的目的。同时,这类中央财政补贴采用事后补贴形式,前期资金来源仍然是地方政府和产业资本,这种模式能够充分发挥中央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刺激地方政府加大投资力度。财政政策持续加力,超长期特别国债持续加码,预计将继续推动一系列直接经济效益有限但战略意义重大的基建工程项目加速落地。

    投资建议:建议重点关注水运、铁路、水电、核电等重大战略工程建设机遇。

    财政部表态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举措包括增加赤字、扩大专项债发行规模和使用范围、继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增加中央预算内支出和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预计将重点推进“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建议关注水运、铁路、水电、核电等战略意义大、投资规模大的基建领域。推荐关注中岩大地、中国铁建、中国中铁、中国交建。

    风险提示:

    地方政府化债推进不及预期,积极的财政政策发力不及预期,重大工程项目推进不及预期,海外不确定性导致宏观调控政策面临掣肘等风险。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