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政治局会议解读:全方位扩大内需
事项:
中共中央政治局12 月9 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5 年经济工作;听取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工作汇报,研究部署2025 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解读:
结论:2025 年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外需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可能明显下降,因此如何提振国内有效需求是维持2025 年国内经济增速处于合理区间的关键。本次会议明确指出要“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将“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扩大国内需求”。
宏观政策方面,财政政策措辞从之前几年的“积极的财政政策”改为“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表明2025年国内财政政策力度较往年将明显增强;货币政策措辞从之前几年的“稳健的货币政策”改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意味着2025 年国内货币政策宽松空间将进一步打开。实际上,上一次提“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搭配“积极财政”是2009 年和2010 年,本次会议措辞表明2025 年中国稳增长政策加力的意愿非常强。
内需政策方面,本次会议提出“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表明2025 年国内财政支出可能会较明显地向消费端倾斜;投资方面要“提高投资效益”,预计将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清部分落后和低效产能来实现。
2022 年、2023 年12 月的政治局会议中均未提及房地产,但2024 年12 月的政治局会议强调“稳住楼市股市”,虽然措辞较短,但再次提及楼市表明2025 年国内政策对房地产行业的支持力度或进一步加强。
社会政策方面,本次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预计在医疗、教育、养老保障、失业保障等方面的支出将进一步增加,有效降低居民的生活成本,从而更好地达到“大力提振消费”的效果。
宏观背景:2025 年中国外需增长面临挑战,内需的提振非常关键2024 年国内有效需求不足,但外需明显走强,经济运行出现分化。2025 年,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可能明显下降,因此如何提振国内有效需求是维持2025 年国内经济增速处于合理区间的关键。
本次会议明确指出要“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将“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扩大国内需求”。宏观政策方面强调“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扩内需政策方面强调“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这些均表明2025 年国内政策在内需提振方面大有可为。
宏观政策:货币与财政政策齐发力
本次会议指出,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打好政策“组合拳”,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其中财政政策方面,措辞从之前几年的“积极的财政政策”改为“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表明2025 年国内财政政策力度较往年将明显增强。
货币政策方面,措辞从之前几年的“稳健的货币政策”改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或意味着2025 年国内货币政策宽松空间将进一步打开。
实际上,上一次提“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搭配“积极财政”是2009 年和2010 年,本次会议措辞表明2025年中国稳增长政策加力的意愿非常强。
内需政策:大力提振消费是亮点
内需政策方面,本次会议提出“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表明2025 年财政政策可能会较明显地向消费端倾斜;投资方面要“提高投资效益”,预计将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清部分落后和低效产能来实现。
社会政策:强调要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
社会政策方面,本次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预计在医疗、教育、养老保障、失业保障等方面的支出将进一步增加,有效降低居民的生活成本,从而更好地达到“大力提振消费”的效果。
风险提示
政策调整滞后,经济增速下滑。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