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动态点评:通胀动能总体偏弱

易峘/吴宛忆 2024-12-09 21:05:16
机构研报 2024-12-09 21:05:16 阅读

11 月通胀数据点评

    11 月中国CPI 同比较10 月的0.3%回落至0.2%,不及彭博一致预期的0.5%,环比较10 月的-0.3%回落至-0.6%;PPI 同比降幅较10 月的2.9%收窄至2.5%,高于彭博一致预期的-2.9%,环比较10 月的-0.1%小幅回升至0.1%。

    综合而言:11 月CPI 同比略回落至0.2%,主要受到食品价格同比走弱的拖累,非食品价格在低基数提振下同比略有回升、核心CPI 延续弱回升态势。

    环比而言,11 月CPI 环比降幅走阔、其中食品价格环比超季节性下跌2.7%,部分因暖冬推升食品供给,鲜菜、猪肉、鲜果和水产品共影响CPI 环比约0.5 个百分点,贡献CPI 环比降幅约八成;非食品价格环比呈现季节性回落、主要受促销降价活动及假期结束后旅游消费降温等因素影响,核心CPI 环比基本持平于季节性水平-0.1%(17-23 年均值,除2020 年)。PPI 同比降幅有所收窄、部分受基数效应提振,环比亦止跌回正,或显示随着稳增长政策发力,财政支出增速回升带动基建等项目加速推进,水泥、有色金属等工业产品价格环比上涨,但不同行业的PPI 同比延续分化态势、整体来看回升动能仍偏弱——黑色冶炼、煤炭开采行业同比降幅走阔,但石油化工、水泥、计算机、电气机械等行业降幅收窄,有色冶炼同比继续回升。

    往前看,11 月中旬以来置换债快速发行,目前发行已达全年额度2 万亿,有助于缓解地方政府现金流压力、推动11 月财政支出回升,有望带动价格指标温和回升,但回升幅度及持续性主要取决于财政政策能否持续发力、及地产周期能否企稳。内需方面,11 月制造业PMI 较10 月的50.1%小幅上行至50.3%、生产及新订单指数均延续上行态势,但随着天气趋冷、年底工业生产及建筑活动步入淡季,而“以旧换新”对内需的提振作用亦边际减弱。明年广义财政是否能延续扩张态势,支撑制造业景气度企稳回升,仍然取决于三大方面:1)新增地方专项债额度;2)一般公共预算赤字率。3)中央+地方广义财政收入、尤其是主要由地产驱动的地方政府收入规模。外需方面,考虑到明年美国关税政策有较大不确定性、或对明年的中国出口乃至全球贸易带来一定冲击,今年年底的“抢出口”效应或推升出口增速,但可持续性仍待观察。

    风险提示:稳增长政策执行力度不及预期、地产需求超预期走弱。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