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政治局会议解读:宏观经济政策或将更加积极有为

蒋飞/仝垚炜 2024-12-10 10:21:16
机构研报 2024-12-10 10:21:16 阅读

  事件:

      中共中央政治局12 月9 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5 年经济工作。我们对此解读如下:

      核心观点:

      第一,对今年全年GDP 等经济发展目标较有信心,提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将顺利完成”。今年前三季度实际GDP 同比为4.8%;四季度一系列支持性政策(降息、稳楼市、财政支出边际)落地,我们预计全年实际GDP同比有望达到4.8%以上,完成年初“5%左右”的经济增速目标。

      第二, 2025 作为“十四五”和“十五五”接续之年,经济工作的目标和抓手更加明确和坚定。会议提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稳住楼市股市,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国内宏观经济自2023 年以来呈现出工业生产偏强、国内有效需求偏弱、整体物价偏低的特点;资本市场也呈现出债强股弱的特点。而对于2025 年,特朗普关税“大棒”制约外需已是明牌,面对“外部冲击”,需要更加有利的宏观政策进行对冲,以我为主,扩大内需。本次会议罕见提到稳住楼市股市,一定程度有望进一步修复市场情绪,抬升A 股风险偏好。

      第三,对明年宏观经济政策定调更加积极有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打好政策’组合拳’,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对于财政政策:我们在12 月发布的《2025 年宏观经济展望》中预计2025年,赤字率有望提升至3.5%-4%,对应赤字规模或在4.8-5.5 万亿元;进一步考虑地方政府专项债或新增4-5 万亿元和特别国债或新增2 万亿元(长期项目建设和国有大行注资),广义赤字规模或在10.8-12.5 万亿元,对应广义赤字率7.9%-9.1%。本次“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表述较为积极,或预示2025 年赤字率、广义赤字率将在我们预期上沿甚至超出预期,这将会向释放较强的逆周期调节和财政思维调整的信号。后续仍要关注明年两会的具体数据落地。

      对于货币政策:我们前期报告提出为了更好避免“流动性陷阱”,一是要参考“通胀目标制”,降低实际利率;二是要采取非常规政策手段(实施通胀目标制、央行从“最后借款人”转向“最终做市商”)。

      今年以来5 年LPR 已降息60BP,部分领域如房贷利率降幅更大;并且推出SFISF 等货币政策工具,有助于央行向特定领域注入流动性、托底资产价格。

      本次会议所提“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同于7 月政治局会议所提“稳健的货币政策”,给未来的利率降幅、汇率调整幅度等打开更大的想象空间。

      第四,对于扩大国内需求,“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其中“提高投资效益”这一表述也较为罕见。当前PPI 同比已持续两年同比负增长、工业企业利润增长受到挤压,投资效益的提高也受到抑制,这不利于降低国内宏观杠杆率。我们理解,这需要借助市场力量,及时出清低效企业与产能,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才能更好提高投资效益。

      整体看,12 月政治局会议所提的“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稳住楼市股市”、“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等表述均较为积极,体现了面对外部冲击较为积极的反应。

      会议通稿发出后,10 年国债收益率进一步回落3BP 至1.92%以内;港股大幅拉升3%以上,离岸人民币小幅升值。市场目前倾向做多流动性。我们提示后续仍可关注物价数据、金融数据、地产消费等数据,多维度验证政策效果持续性。短期不排除股债双牛行情出现,人民币汇率或将进一步打开贬值空间以应对关税冲击。

      风险提示:美国推动美元竞争性贬值,欧美经济超预期衰退,国内宏观经济政策不及预期,地缘政治冲突爆发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